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任艳萍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对儿童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疗法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样本,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有效率、护理依从评分、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康复有效率和护理依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保障患儿雾化吸入的顺利开展、缓解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儿科;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样本,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6岁,平均年龄为(2.12±.24)岁,平均体温(39.24±0.24)℃,病程7h-6d,平均病程为(1.45±0.23)d。实验组患儿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7岁,平均年龄为(2.19±.26)岁,平均体温(39.23±0.26)℃,病程6h-5d,平均病程为(1.42±0.22)d。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差异(>0.05)。本次研究获得了院委会和相关上级领导的批准进行。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入院接受检查后均符合《儿科学》中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热、咳嗽、脓痰症状;符合雾化吸入治疗条件;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字配合本院研究工作;患儿意识清晰。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儿;免疫系统异常的患儿;中途退出、转院患儿;全身感染性疾病患儿;药物过敏患儿;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儿。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积极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纠正酸碱平衡、平衡体内电解质相关治疗,采用物理或者药物手段进行积极退热,给予吸氧、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简单的口头指导、用药干预、病情监测、吸痰吸氧等。

实验组患儿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如下:制定集束化护理计划:根据肺炎患儿的病情为每一位患儿制定人性化的集束化护理计划,并由责任护士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长本院集束化护理的基础内容、护理方式和目的,同时向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儿完善各项检查,对病情进行早期评估,积极开展对症治疗。在患儿就医期间,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保障病房环境的舒适、安静。

心理护理:儿童心理耐受度较差,会在生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和哭闹情绪,情绪问题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双重应激,严重甚至会加重自主神经紊乱、造成生命体征波动、加重惊厥反应。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患儿情绪,对患儿进行耐心、仔细的疏导和安抚,通过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药物护理:患儿需要及时接受抗感染、抗炎、退热、抗惊厥治疗,医护人员要为患者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如有异常,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高热护理:首先需要为患儿提供静、舒适的护理环境,保障室温、湿度的适宜。利用酒精、物理降温贴、温水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皮肤比较娇嫩,不能直接使用成人使用的75度酒精,酒精度数30度左右最佳,在大腿、颈部、腋窝等部位擦拭即可。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注意保暖、加强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惊厥护理:患儿如果因为高热出现惊厥症状,需要立即解开患儿的衣扣并将患儿保持平卧姿势,头部偏向一侧,去除枕头。这一步是为了预防患儿呕吐,防止衣物束缚影响患儿呼吸,避免发生呛咳。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有效率、护理依从评分、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得出结果。康复有效率:根据所有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显效:患儿的咳嗽、咳痰、高热症状消失、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佳、食欲佳;有效:患儿的支气管肺炎相关症状有所改善,大呼吸功能逐渐恢复,精神状态改善;无效:患儿仍伴随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精神状态差、食欲不佳。康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依从评分:由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依从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依从性越高;症状缓解时间:包括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由医护人员做好详细记录;免疫功能指标: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CD3+、CD4+、CD4+/CD8+的免疫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统计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有关的数据均选用SPSS21.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比较用

检验,以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有效率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康复有效率(%)

对照组

30

10

13

7

76.67%

实验组

30

14

15

1

96.67%

x

-

-

-

-

5.192

-

-

-

-

0.023

2.2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依从评分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护理依从评分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表2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依从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对照组

30

51.32±2.38

73.74±3.15

实验组

30

51.61±2.42

86.07±3.18

-

0.468

15.088

-

0.642

<0.001

2.3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表3可见,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喘息消失时间(d)

哮鸣音消失时间(d)

对照组

30

1.32±0.21

2.91±0.32

4.37±0.89

实验组

30

0.63±0.18

1.82±0.31

3.08±0.82

-

13.664

13.400

5.839

-

<0.001

<0.001

<0.001

2.4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表4可见,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表4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4+/CD8+

对照组

30

51.62±3.12

34.23±5.13

1.12±0.11

实验组

30

58.43±3.12

38.94±5.21

1.52±0.12

-

8.454

3.528

13.459

-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儿童年龄较小、免疫机制不成熟,对各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诱发支气管肺炎,该病是儿科的高发病,除年龄因素外,气候因素、环境因素、免疫性反应损伤呼吸道也会加重支气管肺炎的疾病表现。患儿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咳嗽、脓痰、意识障碍等。疾病持续恶化发展,将会多见锈色脓痰、痰中带血、胸部疼痛等严重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演变为重症肺炎,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和多器官损害,病死率大大提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雾化吸入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药液能够直达病灶、浓度高、起效快,但是单纯雾化吸入治疗会对患儿的呼吸道产生机械刺激,患儿的依从度较低,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该护理模式能够根据不同患儿的性格和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关注患儿可能面临的各种护理问题,能够安抚患儿的情绪、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康复有效率和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显著更优,各种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0.05)。

综上,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突出,有利于患儿的顺利治疗、提高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艳丽.集束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2(7):1675-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