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心外科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心外科的应用效果

陈翠娥1 孙璐2 王美瑜3

1 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25

2山西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西  太原  030025

3 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心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治疗的78例心外科患儿,依照患儿入院治疗的时间将上述患儿进行排序,奇数号患儿将其归类于观察组,偶数号患儿归类于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儿。在两组患儿采取相同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7.1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有效缓解小儿心外科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恶化,缓解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小儿心外科;应用效果

儿童作为医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自身身体素质、免疫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儿科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护理模式也不断的更新,优质护理服务已然成为了较为常规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方式是将患儿放在日常护理的首要位置,一切的护理工作都是以患儿为中心,尽全力满足患儿所有需求,从而使患儿及其家长减少各方面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选取于我院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治疗的78例心外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优质护理服务之间的不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治疗的78例心外科患儿,依照患儿入院治疗的时间将上述患儿进行排序,奇数号患儿将其归类于观察组,偶数号患儿归类于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儿。观察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月~11岁,平均年龄6.85±0.86岁。病程1~8年,平均5.51±0.45年。病情类别:伴先天性心脏病15例,缺血性心脏病10例,心律失常14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5月~12岁,平均年龄7.18±0.68岁。病程0.6~8年,平均4.26±0.79年。病情类别:伴先天性心脏病11例,缺血性心脏病15例,心律失常13例。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心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儿。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入院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与患儿及其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注意做好日常患儿的生命体征检测,病房管理等常规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1)及时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年龄、体重、病情以及既往病史、过敏史等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要坚持每天查房,护士应遵循每天寻访视察,及时发现患儿问题并解决。时刻关注患儿病情进展,并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其次,护理人员应当注意患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状态,注意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应采用温和的语气以及保持耐心,认真听取患儿的倾诉,接受其合理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各项检查和治疗能够及时准确实施,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发展。在对待患儿家属上,要充分与其进行交流,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疾病以及注意事项,促使患儿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和配合程度。(2)加强管理。制定护理责任制度,依据患儿病情、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等客观条件,成立由一名主管护士、两名分管护士的护理小组,各个小组对护理工作量进行合理分摊定责管理。同时要确保临床护士的补充,始终确保临床护士不能低于护士总数的93%,争取保证两名患儿一个护理小组。鼓励护士建立护理表格。采用表格化的文书,通过实时记录患儿临床情况,制定及实施相关护理方案的护理记录,避免回忆式护理文书书写。(3)提高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服务意识,主动向患儿家长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尤其增加书面宣教方式。首先,在患儿入院时要明确告知家长费用的查询方式、医疗保险报销方式、有关心外科疾病的宣传手册等。其次,在患儿住院期间根据每位患儿的病情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调整向家长宣教的内容。特别在针对心率不齐的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专科知识的宣传教育,必要时邀请专科护士进行指导。最后,在患儿达到出院条件后,护理人员要向家长明确出院后患儿的居家护理事项。(4)饮食护理。要及时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帮助其建立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指导患儿家长日常饮食可以以粗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给患儿多食用富含钙质、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5)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依据患儿的实际需求,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与休息环境,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光线适宜等外部环境,以此促进患儿身心状态的稳定,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方式对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用x2来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性。

2.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9

30(76.92)

8(20.51)

1(2.56)

97.44%

对照组

39

11(28.21)

23(58.97)

5(12.82)

87.18%

x2

5.628

p

<0.05

3.讨论

小儿生理结构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意味着心外科患儿的病情发展较成人风险更高,通常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这些原因决定了对小儿心外科的护理要求更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当前我院的护理模式已经逐渐向更为专业化、人性化的趋势发展,护理服务也更加周到、全面。优质护理服务能够给患儿提供更有利的护理模式,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更能有效加快心外科患儿的康复,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小儿胸心外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护理效果显著。

依据临床数据分析,护理质量对患儿的安全以及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优质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专业性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要对护理人员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质量有较大地提升,保证了护理的高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也有了显著改善,护理人员采用患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患儿的需求,减轻了患儿的焦虑与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家属而言,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其对患儿疾病的了解,良好的宣教平台也为家属增加了更多护理知识,有利于患儿出院后的护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间的接触,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心外科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进程,还有利于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心外科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华娣.复杂型多发畸形先心病患儿的优质护理[J].智慧健康.2020,(21).78-79.

[2]李小燕.小儿胸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8).7602.

[3]陈瑶瑶 黄鹏 肖冬玉.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6).777-780.

[4]张永红.床边护理工作在小儿心外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