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杨熙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云南  怒江 673299

【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Elementary hypertension,EH)患者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EH患者为对象,摸球法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总有效率相比,较高的为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I3K、AKT水平更高,P-AKT水平更低(P<0.05)。结论:EH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PI3/AKT信号蛋白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EH)居多,很多EH患者合并发生肾病、冠心病等继发性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EH患者病情的关键。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合成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血管内皮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降低血管内皮的结构或功能损伤[2]。为进一步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在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74例患者为对象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74例EH患者为对象,摸球法分为2组,选取时间:2022年8月-2023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女各21例、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8.15±1.23)岁,BMI 17-24 kg/m2,平均(20.12±1.02)kg/m2;观察组:男、女各24例、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8.18±1.26)岁,BMI 17-25 kg/m2,平均(20.16±1.05)kg/m2。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10811)治疗,每天服药1次,每次服药80mg,持续用药6个月。

观察组: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J20171054)治疗,每天服药1次,每次服药200mg,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用高血压指标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血压下降但并未来到正常状态提示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压无变化提示无效。

(2)使用血压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监测。

(3)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共采集5ml,高速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10min,取上层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PI3K/AKT信号蛋白水平,包括PI3K、AKT、P-AKT。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4.0计算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s)-t,计数资料[n(%)]-检验。P<0.05提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相比,较高的为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7

22(59.46)

8(21.62)

7(18.92)

30(81.08)

观察组

37

25(67.57)

12(32.43)

0(0.00)

37(100.00)

5.680

P

0.017

2.2血压水平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更低(P<0.05)。见表2。

表2 血压水平(±s,mmHg)

分组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7

162.32±2.46

135.63±1.58

105.63±2.65

85.27±1.37

观察组

37

162.30±2.41

128.57±2.14

105.60±2.62

80.23±0.68

t

0.035

16.144

0.049

20.044

P

0.972

<0.001

0.961

<0.001

2.3血清PI3/AKT信号蛋白水平

PI3K、AKT、P-AKT水平相比,治疗前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I3K、AKT水平更高,P-AKT水平更低(P<0.05)。见表3。

表3 血清PI3/AKT信号蛋白水平(±s,μmol/L)

分组

例数

PI3K

AKT

P-AKT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7

5.88±0.32

7.25±0.46

8.68±0.25

10.63±0.15

2.11±0.13

1.68±0.12

观察组

37

5.86±0.35

6.45±0.15

8.65±0.23

13.58±0.58

2.13±0.15

1.35±0.11

t

0.257

10.058

0.537

29.953

0.613

12.331

P

0.798

<0.001

0.593

<0.001

0.542

<0.001

3 讨论

EH是高血压患者中的最常见类型,目前,口服药物是控制EH患者血压水平的主要方式,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

调节交感神经、利尿钠肽系统等是控制血压水平稳定的关键,缬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都具有良好的调压水平。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降压效果较为显著,本品是由缬沙坦、沙库巴曲构成的一种复合药物,内部含有双活性物质,属于共晶体结构,口服后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3]。本研究对比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在EH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较低(P<0.05),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EH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后,能够直接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改善血液对血管的压迫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持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抑制RAAS活性,同时起到良好的利尿钠肽(NPs)作用,从多方面入手发挥降压作用。本品刺激NPs活性的增强,然后通过NPs的生理性调节作用降低血压[4]。NPs水平提升后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打开蛋白激酶(环磷酸鸟苷酸)的调节通路,进而起到抑制醛固酮、舒张血管的效果,同时NPs水平的升高不会损伤其他器官,用药安全性较高。此外,持续用药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I3K、AKT水平更高,P-AKT水平更低(P<0.05),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降压的同时,能发挥良好的血清PI3/AKT调节作用,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沙库巴曲缬沙坦调控PI3/AKT信号蛋白各项因子在正常范围内,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的增殖、生长过程,避免急性炎症、细胞功能紊乱等情况的发生,维持身体健康状态。随着PI3K/AKT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游离脂肪酸诱导的VEC凋亡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有效纠正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使身体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EH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改善血清PI3/AKT信号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晓平,袁艳敏.坦度螺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疗效及机制[J].广西医学,2023,45(5):516-522.

[2]刘云,冯玉宝.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5):33-36.

[3]崔启,袁晓鹏,张静.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8):859-861.

[4]苏火财.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2,12(3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