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港口疏浚过程中防污染处置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内河港口疏浚过程中防污染处置措施探究

徐艳

身份证号码:32012519811014072X

南京新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研究内河港口疏浚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污染源及危害,提出底泥处理、悬浮颗粒物控制等科学防污染方法。论文总结面临的复杂挑战,呼吁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促进内河港口疏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内河港口疏浚;防污染措施;挑战;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

1 引言

内河港口在城市发展和贸易运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沉积物的不断积聚,内河港口疏浚成为确保水道畅通的必要措施。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水域生态和水质带来挑战。为了平衡港口运营的需要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内河港口疏浚中的防污染处置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2内河港口疏浚概述

内河港口作为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扮演着货物运输、人员往来和贸易活动的核心角色。然而,由于河道和港口的频繁使用,沉积物、泥沙以及其他废物在水域中逐渐积聚,导致水道逐渐变窄,深度减小,直接威胁到港口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内河港口疏浚是一种常规维护手段,旨在清除沉积物并确保港口水道的通畅。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机械挖掘、疏浚船舶的运用以及泥浆输送等技术手段。通过疏浚,港口管理者能够维持良好的水深,确保设计船型和货物能够安全顺利地进出港口,从而促进贸易流通和经济发展。

疏浚过程的关键步骤包括前期勘测、施工准备、实际挖掘和最终清理等阶段。前期勘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测深仪和地质勘探,精确了解疏浚区域的地形和底质,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数据。施工准备阶段则包括设备调配、安全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实际挖掘阶段由专业挖掘机械和船舶完成,而最终清理则涉及处理被挖掘出的泥沙和废物,以防止对水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与内河港口疏浚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为此,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污染处置措施至关重要,以平衡港口运营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深入了解疏浚的过程和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后续章节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以确保内河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3疏浚过程中的污染源及危害

在内河港口疏浚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底泥中的化学物质:

疏浚施工会挖掘和搬运航道或港口底部的底泥,其中可能富含重金属(如铅、汞、镉)和有机污染物。这些化学物质释放到水域中可能危及水生生物,并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3.2悬浮颗粒物:

疏浚作业会产生大量泥浆和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水中的扩散可能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3.3机械设备和船只的油污:

疏浚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船只可能泄漏油污和润滑剂,引发水域的油污污染,对水生生物、沿岸植被和水质造成危害。

3.4噪音和振动:

疏浚施工中使用的挖掘设备和船只可能产生噪音和振动,对水生生物的行为、鱼类产卵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3.5疏浚设备使用的化学品:

为了促使疏浚过程更加高效,有时会使用一些化学品,如防腐剂和消毒剂。这些化学品的使用可能引发水质污染问题。

3.6社会经济危害

污染源扩散可能对附近居民、渔业和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危害。

为减轻这些潜在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污染处置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废物的安全处理、化学品使用的最小化、油污防治设施的设置等。在实施这些措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平衡疏浚活动的需求和对水域环境的保护。

4防污染措施:

为有效减缓疏浚施工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污染措施。

4.1前期勘测和规划:

在疏浚施工开始之前,进行详细的前期勘测和规划,全面了解疏浚区域的地质、水文等特征,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疏浚工程,减少不必要的污染风险。需提前选择合规的弃土区域和场地,规划出最优的运泥线路。

4.2底泥处理和再利用:

首先,进行底泥的详细分析,明确其污染物含量和物理特性,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先进的底泥处理技术,如生物修复、物理化学处理等,以降低其对水质的负面影响。在处理过程中,注重有机底泥的堆肥化利用和含有资源的底泥再利用,推动底泥资源化利用,减少底泥对环境的负担。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实时追踪底泥处理效果,确保底泥处理过程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4.3悬浮颗粒物的控制:

在内河港口疏浚中,悬浮颗粒物的产生与泥浆和挖掘底泥的过程密切相关,对水域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为有效控制这一问题,首先需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泥浆的生成。在施工现场,可设置沉淀池和屏障,拦截悬浮颗粒物,防止其扩散到水域中。同时,应采用环保型挖掘设备,减少颗粒物的机械悬浮。监测和评估悬浮颗粒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扩散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4.4化学品使用的最小化:

选择环保型的疏浚工艺,减少或替代使用对水质有害的化学品,从而减轻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4.5油污防治设施:

在疏浚施工现场设置油污防治设施,包括吸油栅、油水分离器等,以防止机械设备和船只泄漏的油污进入水域。疏浚期间加强船舶管理,确保船舶手续齐全、环保设施检验合格。运输过程中禁止抛、洒、滴、漏。

4.6噪音和振动的控制:

疏浚期间使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有效的隔音和减振措施,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对施工噪声敏感区段的施工作业应采取时间控制措施。夜间禁止在靠近生活区的场地进行作业。对生活敏感区,夜间时段(22:00-06:00)和午间(12:00-14:00),限制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对作业人员及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施工期间,注意控制施工车辆和船舶鸣笛,经过施工区域的重型运输或施工机械,限速行驶。

4.7生态修复和保护:

在疏浚施工完成后,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鱼类放流等,帮助水域生态系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4.8社会参与和沟通:

与相关利益方和社区保持沟通,获取反馈和建议,使疏浚工程更具社会责任感,降低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这些综合性的防污染措施应根据具体的疏浚环境和工程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以确保既能够有效维护水域通航条件,又最大限度地减缓对水域环境的不良影响。

5面临的挑战:

内河港口疏浚施工在追求水域通航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和技术挑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挑战及其影响:

5.1复杂的环境条件:

内河港口往往处于城市或工业区域,水域环境可能受到城市排放、工业废物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增加了疏浚工程的复杂性。

5.2底泥污染:

河道或港口底泥中可能富含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这些污染物在疏浚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和环境风险。

5.3法规和政策要求:

不同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对内河港口疏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合规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平衡成为挑战。

5.4技术难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底质和水域淤积情况,疏浚施工需要灵活应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这在技术上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5.5资源限制:

疏浚工程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资源限制可能导致项目的推进受到阻碍,影响工程的实施。

5.6社会接受度:

内河港口往往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而疏浚工程可能对周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社会接受度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挑战。

5.7可持续性问题:

如何在确保港口通航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水域生态平衡,是一个需要长期考虑的挑战。

6结论:

内河港口疏浚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面临污染问题和复杂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污染措施,如泥浆合理处理和悬浮颗粒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对水域环境的不良影响。然而,需克服法规要求、技术难题和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挑战。未来的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加强管理规范,促进社会参与,以实现内河港口疏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通航与环境协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