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

杨厚明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代市校区)  638019

摘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往往畏首畏尾,不敢笃定的实施教学,其原因在于对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没有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一、教师的主导在先

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在先?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贪玩好耍的特点突出,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在先,一味地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可能没有办法进行规定的教育教学,当然也谈不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先。请看课堂教学案例:一名教师在教授《论语》时,老师引导:阅读下边的注释,把有成语的解释用红笔画下来。解释:“习”,复习,今有:温习。“亦”:也,今有成语:人云亦云。“不亦……乎”是反问句式,相当于“难道……不……”。”说”表高兴,愉快,读yue,同“悦”,“朋”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今有成语:狐朋狗友,“乐”:快乐,今有欢乐,娱乐,成语:乐不思蜀,乐极生悲。“知”:知道,了解。今有:知晓,成语:知人善用,知情达理,“愠”恼怒,生气,今有:微慍,愠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一种构建。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自己标出第2——第6章中的字词的意思及对应的成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文言文、现代文的知识建构)

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教师的主导在先。语文教学,不像数学那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我们可以通个单元整合的方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环环相扣,比如引导学生养成:泛读——精读——比较阅读的习惯,训练:打破单元教学模式,把《春》、《济南的冬天》放到一起教学等。

众多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总是在先,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紧随其后,但这并不是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属于教师的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一堂语文课教学的成败,主要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情况。

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自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象阐明了一个结论:学生对所学知识两星期后还记得的情况称为保有率。教师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保有率大相径庭。讲授法的保有率为5%,阅读法的保有率为10%,试听结合法为20%,示范法为30%,分组研讨法为50%,实践练习法为75%,教授他人法为95%。

保有率低于50%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低效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摒弃,而剩下高于50%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很好的教学方法。换句话说,一堂语文课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的教学。甚至我们经常看到,教育专家在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是时,会把这堂课老师和学生活动的时间用表格的形式排列出来,学生活动的时间占到三分之二,且学后练习情况较好的课堂教学是成功的教学,反之教师活动时间过多,则为失败的课堂教学。

二、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的字音,字词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教师提出掌握字音,字词的要求后,具体的掌握过程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找出音同音近的字音,弄清不同读音表达不同的字义;形近字的偏旁,部首,字的结构,字义的区别;所要掌握的字词的意义,在实际语文表述中的正确运用……这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贯彻:泛读——精读——比较阅读——诵读——读写结合——学习做阅读旁批的教育理念。

以七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泛读《春》、《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精读《春》、《济南的冬天》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在自然的风景和我们周围的事物上感受到生长的活力,体会到快乐,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向外看的眼睛,打开向外看的心灵。比较阅读《春》、《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发现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情感的表达体现在景物描写之中。诵读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诵读的重音,停顿,语气,通过小组讨论并解读自己的诵读设计,达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设计诵读,让别人通过你的诵读可以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画卷。读写结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掌握写景方法的化抽象为形象,比如用“风”、“雨”、“花”等形象的事物描写抽象的“春”。掌握写景方法中调动多种感官的描写,嗅觉,听觉,味觉等。通过讨论掌握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正面,侧面等描写方法运用。学习写阅读旁批可以通过课后阅读指定篇目并运用所学知识旁批所感,所想。

每一堂课后,课堂教学的得失,学习方法的改进,及时的巩固和提高,也需要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后反思,相当于复盘,得失自知,努力为新的课堂主动积极的学习做准备,迫切的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这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动性自己去发现,体会所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鲜活的知识,并通过生动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互交织,层层递进,推动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教师通过聚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要解决的学习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参与。论证新知,让学生论证新知,而不是仅仅是告知。或者说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发现并掌握新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应用新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课后的阅读旁批,课内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等,从而达到新知的巩固和掌握。融汇贯通。当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实践中自如运用,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要求由低到高的引导,学生不断发挥主体地位,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通过情景,经验,协作,对话等方式,在平等,程序,强化,精简,开放等原则下进行教育教学。教师的主导在先,学生的主体地位紧随其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交织,并随着教学的深入层层递进,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崔广宇.论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成才之路, 2015(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