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3

新时代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要

汪俊祥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进入新时代,培养和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构建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教育“孵化园”的基础先导作用,着力加强部队训练实践“砺剑场”的转化应用作用,积极促进军事职业教育“加油站”的拓展助力作用,是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和军事变革趋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要

强国兴军,强军强将。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建世界一流军队,人才是关键。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是确保军事人才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是需要。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军事人才储备,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教育“孵化园”的基础先导作用

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加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坚持以战领教、为战育人导向,紧贴战场、紧跟部队、紧盯未来,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教育“孵化园”的基础先导作用,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强军兴军提供人才需求保障。

(一)提炼政治忠诚纯度。提炼军事人才的政治忠诚度,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政治合格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定政治信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遵循;二是加强政治引领,涵养政治品格。引导军事人才深刻领悟我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意义,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自信,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把忠诚落实到铁心向党的实际行动上;三是加强铸魂育人力度,培养政治过硬。从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入手,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鉴别力,确保人才培养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重大任务考验面前,敢于担当,在利益得失面前,经得起诱惑。细化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政治标准,培根铸魂,提纯政治忠诚。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是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是军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紧密对接军事需求优化。根据军事信息化、智能化、联合化等战争形态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备战打仗的导向,培养适应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的专业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军事学科特色。深化军事学科与理工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军事学科的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军事理论素养、军事技术能力、军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根据军事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开设新兴学科方向,培养掌握前沿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适时撤销与备战打仗结合不紧的学科专业,提高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重塑教学内容体系。重塑教学内容体系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有效途径。一是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突出战略导向、实战导向、创新导向,培养具有坚定信念、过硬本领、创新精神的新型军事人才;二是以军事科学发展为引领。根据军事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大纲、教材、教案等,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比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教学,突出战略思维、联合作战、信息化作战等重点内容,培养学员的战略眼光、战役指导、战术运用等能力;三是加强军人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文化底蕴、国际视野、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打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四)深化教学改革模式。打造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创新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模式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外部挑战做好战争准备。一是坚持实战化教学理念。构设与实战贴合紧密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未来岗位实践的对接。坚持教战训一体,将教学流程、训练的组织指挥与作战过程和战场要求对接,推动实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加强教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将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及时分享和交流,促进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创新;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需求,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军事教育的方法、手段等,推动教学改革与军事科技、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指挥等同步发展。

二、着力加强部队训练实践“砺剑场”的转化应用作用

部队训练实践是人才培养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是和平时期检验打仗人才实际能力的“砺剑场”。着力加强部队训练实践的转化应用,健全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机制,打通人才培养链路,把部队训练实践这个“砺剑场”打造成为实战的“准战场”。

(一)抓好院校所学知识与部队岗位应用有效衔接。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将军队院校所学知识与部队岗位实践应用有效衔接,培养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一是坚持以战领教,提高军事理论的实战性和指导性。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不断创新军事理论,对接部队实际,解决实战问题,指导实战训练,培养实战能力;二是坚持以战促教,提高军事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紧密结合部队建设和备战任务,突出打仗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打仗本领。三是坚持以战用教,提高军事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要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实施分类培养,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

(二)推动院校专业训练与部队整体训练对接融合。军队院校专业训练与部队整体训练对接融合,是实现军事人才培养与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军事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举措。一是要加强需求引领,以备战打仗为目标。根据部队的使命任务和岗位职责,明确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标准,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制定与部队训练实践相衔接的学科专业和计划;二是要加强能力培养,以实战能力为核心。根据军事人才的能力模型和层次结构,培养官兵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推动军事理论向实践转化应用,促进实战能力跃升;三是要加强对接机制,以协同育人为保障。根据军事人才培养的全程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军队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全军教育训练协同育人,实现军事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三)健全联教联训机制与教育训练资源互用共享。联教联训是军队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之间共同开展的一种联合教育训练形式,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培养适应联合作战需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健全联教联训的组织协调、政策支持、保障评估等制度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权利义务、考核奖惩,形成联教联训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需求对接、课程协同、教学互动,打通人才培养的链路,推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课堂与战场的有效衔接;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平台,实现院校、部队、训练机构之间的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拓展联教联训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效应。

三、积极促进军事职业教育“加油站”的拓展助力作用

军事职业教育是提高军事人才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军事人才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它为官兵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的机会,帮助官兵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知识视野。军事职业教育是指军队人员在岗位上进行的继续教育,旨在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对新型军事人才成长具有较强的拓展助力作用。一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程、虚拟训练、游戏化学习等,使官兵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军事理论、技术、装备、战法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拓展了军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满足了官兵实际需求。结合部队任务实际和官兵需求,开设了部队需要的、官兵想学的、打仗管用的好课程,提高了军事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实现了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的有效衔接。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打开了院校、部队合作的空间,通过军队院校、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等教育资源,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拓展了军事职业教育的资源渠道。

(二)提高职业素养。积极促进军事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加油站”的拓展助力作用。一是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增强专业技能。军事职业教育以岗位核心能力为牵引,紧贴军事变革、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军队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军队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岗位需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是有利于培养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荣誉。军事职业教育以涵养人民军队职业精神为目标,强化军人的职业认同、职业责任和职业担当,培养军人的忠诚、荣誉、使命、奉献的职业情感,激发军人的职业自豪感,塑造军人的职业形象;三是有利于拓展职业发展,促进职业成长。军事职业教育以促进军事人才职业发展为导向,为军队人员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鼓励军队人员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发展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促进了军事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促进能力跃升。军事职业教育,在帮助官兵更新知识、增强履职能力、促进能力跃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速了知识的更新换代。军事职业教育由于资源丰富,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促进了官兵对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等知识的掌握,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官兵的知识,提高了官兵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二是提升了岗位的履职能力。军职教育满足了官兵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官兵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军事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了应对复杂多变安全形势和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素质能力。三是构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军职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育人环境,是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训练,培养了官兵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塑造学习型军人,打造学习型军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东明.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 踏厉奋发勇毅前行[J].党史和文献研究, 2023.

[2]王成奥,孙彪,王明华. 对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与思考[J]. 空军工程大学,2023.

[3]金健. 为备战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J]. 海军政治工作部,2023.

[4]黄敏,杨兴宝,付哲泉. 研究贯彻实战化教学 践行导弹专业为战育人[J].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22.

[5]王瑞,孟祥宇. 基于军事职业教育的军校图书馆拓展性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3.

作者简介:

姓名:汪俊祥,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副教授

通信地址:成都市双流区华府大道三段700号警官新公寓

邮编:610213

电话:181908210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