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夏文叶

广东正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挑战不断增加。对此,就需要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有效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革以提升管理效能和保护力度。鉴于此,本文将简要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有效改革措施,旨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引言

过去数十年中,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但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并未取得特别好的效果,现阶段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旧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对此,迫切需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有效改革,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不断加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与处理生态环境污染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时,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对监管环节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以有效减少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督检查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监督检查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环境污染源的检查频次和力度,重点监督重污染企业、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于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及时进行处罚和整改,督促企业整改问题,防止环境违法行为再次发生。在此期间,需要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强化监管力量的培训和队伍建设,确保监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执法能力。此外,还应当加强环保信息公开,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环境监察执法信息等,增强监管的公开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的效果。

2 完善环境保护机构设置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环境保护机构,其是各项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落实者。然而现有的环境保护机构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省市县区环保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性不足、缺乏彼此之间的有效配合等等。对此,就需要针对现有环境保护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革,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为此,首先应当优化各级环保机构设置,以实现环保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环保管理网络的协同发展。其中国家级环保机构是环保管理的总部,负责制定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统筹协调全国环保工作。省级环保机构是各地环保工作的主要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开展环保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促进环保工作的落实。地市级环保机构是基层环保管理的主体,负责指导监督本地区的环保工作,处理环保事件和投诉举报,推动环保工作的实际落实。县级环保机构是基层环保管理的重要支撑,负责指导监督本县的环保工作,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其次,需要建立符合专业化要求的环保机构,包括规划设计部门、监测评估部门、执法监察部门等,且需要确保各个环节的环保工作专业化运作。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环保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激励并留住优秀的环保专业人才,为环保机构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期间还需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组织学习交流和技术攻关等方式,加强对环保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此外,还应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环保工作协调机制,促进环保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协同作战、互相支持的工作模式,提高环保工作的整体效能和协同性。

3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各种技术的支持,然而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所涉及的技术较为单一,且技术性交底,难以满足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求。对此,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期间,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重视,合理实现对相关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首先,需要推动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在此期间,应当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政府可以设立相关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投资于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应当制定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产业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生产方式的可持续转变。还应当加大对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减少碳排放和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其次,还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此,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建立“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为核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通过产品设计、生产过程、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再生,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同时需要引导企业开发和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将废弃物、废弃能源等资源转化为新的生产原料和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回收体系,包括废物回收、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推动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循环利用。

4 推动全社会参与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整体呈现出一种“单兵作战”的态势,即只有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与之有关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公众并未参与其中,这样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必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的期待会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在体制改革期间,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全社会参与。

为此,应当鼓励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和公众教育活动中,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环保知识普及、讲座、培训等活动,帮助公众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同时,应当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环保义工清洁行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植树造林等,吸引公众参与并深入了解环保实践。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让公民直接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提升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此外,还需要建立环保互动交流平台,包括线上社交媒体、线下环保活动等,促进公众之间和公众与环保组织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分享环保经验和资源,形成良性的社会氛围,推动环保行动的深入开展。在此期间,还应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间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5 总结

综上所述,为切实有效地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质量,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当立足于实际,结合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的短板与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体制改革,从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营造舒适、健康、可持续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荣茂.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4):147-148154.

[2]马中.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举措[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12):21-24.

[3]范东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之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2):1-4.

[4]周婕.浅议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优化[J].科技风,2011(20):2

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