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

史晓霞

盐山阜德医院 河北 沧州 0613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新生儿采血技术。方法: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60例,采集新生儿血液样本2管,其中自然溶血样本共计21例,为自然溶血组,未发生自然溶血的样本共计39例,所有样本均进行TSH、FT3及FT4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并统计不同采样部位的溶血率。结果:(1)自然溶血组与对照组溶血后各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溶血组与对照组溶血前TSH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溶血前后TSH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2)手背静脉血液样本自然溶血率最高,其次为颈静脉和足内踝静脉,头皮静脉自然溶血率最低。论:溶血标本对FT3及FT4值可产生明显影响,对TSH值影响不大,遵行新生儿采血要素可降低溶血发生风险。

【关键词】溶血标本;检验结果;新生儿;采血技术

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各类疾病时的重要依据,质控效果的好坏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实验室质控多关注样本在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的质控关注度不高[1]。新生儿采血难度大,易出现溶血,本次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新生儿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能够降低新生儿溶血的采血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共计纳入研究对象60例,均为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以血液检测时是否发生自然溶血进行分组,其中发生自然溶血的共计21例,为自然溶血组,其余3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婴32例,女婴28例,出生时间:1-30d,平均(15.59±7.16)d。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2管血液样本,均置于抗凝管中,2mL/管;其中1管取样后马上进行离心处理,若无溶血则将另1管进行人工溶血(使用吸管搅破红细胞)后再进行离心处理,吸取两管上层清液待检。其中第1管经离心处理后自然溶血的共计21例,将其做为自然溶血组,未发生自然溶血的共计39例。所有样针均置于-60℃的环境下保存,并于同一时间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所用设备为罗氏 411,所用试剂均为配套产品。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检测结果。

1.3.2对比不同采血部位自然溶血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4.0,计数资料用n(%)描述,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检测结果

   对照组溶血前后TSH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FT3及FT4对比差异显著(P0.05);自然溶血组与对照组溶血前TSH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FT3及FT4对比差异显著(P0.05);自然溶血组与对照组溶血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对比检测结果(±s)

组别

例数

TSH(μIU/mL)

FT3(pmol/L)

FT4(pmol/L)

对照组溶血前

39

3.37±0.61

4.79±1.22

19.49±5.16

对照组溶血后

39

3.63±0.70

7.84±2.25

28.25±6.23

自然溶血组

21

3.71±0.69

7.96±2.31

28.77±6.34

2.2对比不同采血部位自然溶血率

    颈静脉溶血率最高,其次为手背静脉、足内踝静脉,头皮静脉溶血率最低,见表2:

表2:对比不同采血部位自然溶血率(n,%)

采血部位

例数

溶血例数

溶血率

手背静脉

8

5

62.50

颈静脉

4

3

60.00

足内静脉

17

6

35.29

头皮静脉

30

7

23.33

3讨论

由表2可见,在为新生儿采血时,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采血的溶血率最低,这是由于新生儿头皮处血管血供丰富,且头皮静脉位置较浅,暴露的更为充分,因此采集更为方便。在选择头部静脉穿刺时,额正中静脉是最佳选项,其次是两侧颞浅静脉,使用5号半针头,待穿刺成功后可将新生儿双脚抬高(高于头部),并可刺激新生儿哭闹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采血成功率;在采血时避免直接使用真空管,可使用注射器缓慢抽取,注意用力均匀,若使用真空管则易因负压过大导致针尖斜面与血管壁紧密贴合导致采血不畅[2]。若头皮静脉采血不畅时则可选择足内踝静脉,此处静脉血管虽然不如头皮静脉血管位置浅,但是其管径要比头皮静脉血管管径粗,在此处采血时,应在采血前进行热敷4-5min以促进血液循环,穿刺成功后应马上将止血带松开,并由另一名护理人员将新生儿背部抬高,两名护理人员合作在采血部位上下4cm处同时进行缓慢挤压动作以使采血更为顺畅[3]。新生儿手背静脉血管过细过脆,且不易固定,在此处采血的难度较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也更易发生溶血,因此不建议在此处穿刺采血。

在采血时,针头机械性刺激也可损伤红细胞并导致溶血,因此,若进针时血管定位不准,同一部位重复3次仍未采到血时则应更换采血部位以避免发生溶血的情况。此外,在采血过程中若采血不畅,可将针柄轻轻翻转以使针尖斜面向下,以促进采血。

综上可见,新生儿溶血样本可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要加强检验过程中的质控以外,在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新生儿采血原则以降低溶血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任月红,郭佳堂,张洁,等. 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5):271.

[2]李志芳. 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研究[J]. 健康必读,2019(29):8.

[3]张玉.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J]. 科学养生,2019(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