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子宫颈癌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子宫颈癌临床观察

沈丹

浏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治疗时,选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本次研究为保证放疗固定性,录入我院中收入子宫颈癌患者为例,选择40名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登记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0名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实验组内20名患者则接受调强试行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常规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优,数据性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作为复发性子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可应用价值,相较于常规放疗组治疗对照组,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疗效良好,可进行进一步对比。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临床治疗;子宫颈癌;临床研究;

  在现代癌症治疗领域中,放射治疗由于其高效的局部控制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随着技术的进步,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调整入射射线的强度和形状,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组织,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方式,相较传统的放射治疗方法,它在治疗计划的制定上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精确性[2]。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核心在于其能够实现对辐射剂量分布的精细控制,使得治疗更加符合肿瘤的形态和大小,从而达到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并发症率。此外,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精度高精度越来越高的成像技术,如CT、MRI等,使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实施更加精确,治疗计划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也显著增强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研究探究分析在进行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时,选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本次研究为保证放疗固定性,录入我院中收入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为例,选择40名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登记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年龄介于42-85岁之间,平均年龄(75.2±2.4)岁,对照组年龄介于45-85岁之间,平均年龄(76.2±3.8)岁。

1.1.1 纳入标准

诊断为子宫颈癌并经病理学确认;

曾接受过首次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或放疗)后病情复发;

年龄在45岁至85岁之间;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体力状态评分(ECOG)在0到2之间,即患者能进行日常活动至少限制程度;

预期生存期不少于6个月。

1.1.2 排除标准

同时患有其他类型的活跃恶性肿瘤或过去五年内治愈的其他恶性肿瘤;

子宫颈癌手术后立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或大出血,影响后续治疗;

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有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等不能承受放射治疗的基础疾病;

在研究开始前已经接受过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

对放射治疗相关药物或材料有已知过敏反应;

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跟进困难的患者。
  判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后续的对照实验(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常规放射疗法,全盆腔野位置:上界平第5腰椎下缘,下界平闭孔下缘,前后野两侧界达股骨头内1/2。在全盆野基础上,中央挡铅,以遮挡膀胱、直肠,这样盆腔前后二野即改为盆腔四小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每周进行连续5次治疗,连续治疗25~27次,在进行患者的放射治疗时,照射剂量设置为180~200cGy/次,照射总尽量设置为5000cGy;

    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照射时选择每周4次外照射以及1次内照射,本次研究中患者外照射处方剂量为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残留。治愈还表现为癌症长期内不再复发,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有效:部分临床缓解,症状有所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显著减小,患者生存期延长,癌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没有明显缩小。患者生存期未延长或癌症进展快速。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接受放疗,由医务人员常规评估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析患者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较于对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优,数据性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20)

11

8

1

95.00%

对照组(n=20)

7

8

5

75.00%

X2

8.2847

P

0.0000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

组别

CEA(ug/L)

scc(ng/ml)

CA125(U/ml)

实验组(n=20)

1.03±0.20

14.06±2.63

1.26±0.32

对照组(n=20)

3.36±0.32

25.63±2.20

7.63±1.25

T

8.2647

9.2966

8.9594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子宫颈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病理进程中可能经历从初次治疗后的完全缓解到疾病的复发。复发性子宫颈癌特指那些在经历过初次的治疗后(包括手术、放疗或化疗),疾病再次回归的情形[3]。复发的发生不仅带来治疗上的挑战,也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预后,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子宫颈癌的复发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疾病的原始阶段、治疗方式、以及患者的生物学特性等。复发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但多数在首次治疗后的前五年内出现,复发的风险与疾病的初期分期密切相关,晚期发现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高于早期病例[4]

本研究中,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作为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治疗手段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益,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放射治疗。这一差异的显著性可能源自IMRT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病变区域,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过多辐射影响。综上所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治疗中表现出优越的临床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相较于单纯放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疗效良好,可进行进一步对比。

参考文献 

[1]赵晶,甘广辉,马辰莺. 影响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相关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因素及剂量学参数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23,38(02):299-305.

[2]胡丽娟,张靖,周敏,常晓斌,赵西侠,王国庆.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在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22,37(11):1851-1854.

[3]陈伟思,史亚滨,陈洪涛,郑芳,张定,付鑫,钟鹤立. 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2,35(21):1-5.

[4]郝金龙,曾静,曲芃芃. 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射野等中心位置的剂量学影响[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2,26(04):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