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律背反”原则下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3

基于“二律背反”原则下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游骏强2. JEFFREY T. DE VERA, D.B.A.

1.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Mariano Marcos State University

摘要:基于“二律背反”原则,探讨现象学理论在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阐述“二律背反”原则和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的必要性,指出其对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策略和评价机制的具体探讨,提出现象学在经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方法。验证现象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总结实施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在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二律背反”原则,现象学,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特别经济与管理专业,因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备受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引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律背反”原则源自康德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现象学作为一种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的哲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优化教学过程。将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基于“二律背反”原则,探讨现象学在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析现象学与“二律背反”原则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策略。总结现象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二律背反”原则概述

(一)“二律背反”原则的定义与来源

“二律背反”原则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揭示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和矛盾。康德认为,在人类理性试图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两种同样合理但相互矛盾的命题,这种现象被称为“二律背反”。这种原则在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各个学科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二律背反”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二律背反”原则揭示了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对立现象,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个体差异与统一要求等。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对这些对立现象的分析与处理,可以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优化教学效果。

(三)现象学与“二律背反”原则的关联性

现象学是一种强调主观经验和个体感受的哲学方法,主张对现象的直接描述和体验,揭示其本质特征。在教育领域,现象学强调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这一思想与“二律背反”原则相契合,尤其是在处理教育过程中各种对立关系时,现象学的方法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现象学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与“二律背反”原则中个体差异与统一要求的对立关系有着直接的关联。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现象学还强调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实际操作和具体情境中的体验来促进学习,这也与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的对立关系相对应。现象学的视角,教师可以更好地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象学理论概述

(一)现象学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现象学是一种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方法,直接描述和分析主观经验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现象学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即不通过先入之见或理论框架的干扰,直接观察和描述人们的经验和现象。胡塞尔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经验背后的普遍真理和本质特征。

在现象学的基本理论中,意向性是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或现象,意识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现象学还强调“悬搁”或“括号化”,在分析主观经验时,要暂时搁置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判断,专注于纯粹的意识体验。利用这些方法,现象学试图揭示出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经验维度和结构。

(二)现象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现象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主张教学活动应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经验和感受。这一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象学强调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主张用真实的情境和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感。

(三)现象学对教学模式创新的启示

现象学的方法促使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现象学强调反思性教学,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理解学生的反馈和感受,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种反思性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显性知识的传授,即明确的、系统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隐性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知识和技能。现象学强调通过观察和体验,揭示和理解这些隐性知识,丰富和补充正式的教学内容。这一理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标准化考试的准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但长期来看,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评价机制不完善,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课程内容

现象学融入前

现象学融入后

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

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丰富实践活动,增强互动性和创新性

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多元化评价方式

(二)现象学融入经管专业课程的优势

将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中,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现象学强调对个体经验的直接描述和分析,关注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现象学还强调“回到事物本身”,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直接感受和理解管理理论和经济原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现象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现象学还强调反思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工作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现象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现象学融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现象学强调对学生主观体验的重视,因此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项目中,实际操作和体验,理解和掌握经管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应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层次。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现象学的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

教学模式设计

实施策略

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主体地位

设计情境教学活动和项目实践活动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体验活动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

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强调过程导向和体验学习

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二)教学实施策略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情教学实施策略应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强调过程导向和体验学习。例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和项目,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经管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能力。

境教学活动和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和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资源利用上,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可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行业精英,开展讲座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行业知识和经验。

(三)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机制上,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试、项目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利用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应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通过定期的教学反馈与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采用课堂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师在应用现象学教学法时,可能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设计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可能存在脱节,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评价机制不完善,难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现象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定期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活动和情境模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二律背反”原则和现象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现象学在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现象学融入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设计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现象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对现象学理论的理解不足、课程设计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以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现象学在不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其他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对现象学教学法的应用能力。继续优化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现象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军.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23,(09):183-187.

[2]周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7):136-138.

[3]单联宏.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构建与应用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02):157-158.

[4]赵利娟,田建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分析[J].品位经典,2020,(02):51-52.

[5]屈蕊勃,王江,姜艳.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55-156.

课题名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SKJYKT-22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