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技巧 内外兼修——高中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技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掌握技巧 内外兼修——高中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技巧研究》

缪英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福建 宁德 霞浦 355100

摘要: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古诗文学习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其语言特性以及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阅读技巧就成为相关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本文将首先分析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技巧

引言

古诗文学习一直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其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学功底,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技巧,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教材中的古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考虑将课外古诗文与课内古诗文一起教学,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意义分析

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内涵

单个的文字具有一定的记录功能,而连起来的文字就会包含一定的思想内涵,在学习语文古诗文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涵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一项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一般会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但是单一的了解作者经历还是无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内涵的了解,而课内外对比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这是因为课内外对比阅读需要联系课外古诗文进行联合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同一主题或作者的课内和课外作品来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因此运用课内外对比阅读的一个首要功能就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内涵。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我国的古诗文自古以来就将就对仗工整、格式工整,其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以及艺术性,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功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一篇古诗文的关键,而对比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学生能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对文学美的敏感度,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增强文化素养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风俗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延续中华民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信,而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阅读课内外古诗文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结合相同题材古诗词作品对比阅读

在高中时期学生可能会接受各种题材的古诗词作品,如爱情诗词、送别诗词、边塞诗词、哲理诗词,这些题材多为高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而同一种题材的作品描写的内容也大多相似,但是不同的作家往往存在思想差异以及观念差异,因此写出来的作品会存在立意差异、表达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同一种题材的古诗词来帮助学生强化对古诗词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归园田居(其一)》这篇古诗词时,本篇古诗词属于田园诗,因此这里教师可以将学生小学时学习的《过故人庄》引入到课堂上,之所以引入这篇诗词是因为这两篇虽然同属田园诗,但是在阅读时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如前者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绘出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也表达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动人,但是在这背后却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向往自由的心态,而后者则并没有这一层意思,只是将心中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通过一个农庄、一回鸡黍饭表达了出来,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归园田居》这首诗词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合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一首诗词的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的心境以及写作习惯有着一定的关联,而不同的表现手法也往往表现出作者不同的心路历程,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不同表现手法的诗词展开对比阅读,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宋代诗人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这首诗词引入课堂,这两首词首先都属于豪放派诗词,但是二者的表现手法却有较大的差异,如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后者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后者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同时苏轼在描写过程中对于周瑜形象着墨较多,而后者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但是二者的中心思想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都表达了无心观景来抒发作者的时代感伤。

结合不同情感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阅读古诗词事实上也是一种与作者展开对话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蕴藏其中的情感,因此在课内外对比阅读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对一种事物表达不同情感的诗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杜甫《登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入谢榛的《秋暮书怀》,这两首诗词都是悲秋之作,但是表达的情感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登高》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为悲秋之作,《秋暮书怀》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这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思考后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后者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同时这首诗的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人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则是借用典故的描写方法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作者对于无人赏识的愤慨。但是前者《登高》的后两联情感并非如此,其抒发了杜甫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诗中的“常作客”表明了四处漂泊,“多病”“停杯”表达了作者的患病状态,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因此这两首诗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运用后者来帮助学生理解前者。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材,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相关教师要加大对课内外对比阅读活动的重视,将教材内的古诗文与课外的相关作品进行对比阅读,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月. 统编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2] 张杰. 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中的运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6):102-103.

[3] 张钰洁. 新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词作品选编的比较研究[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