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入门,学会针灸守护健康

/ 2

针灸入门,学会针灸守护健康

李涛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卫生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针灸依然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适应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喜爱。它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针灸基础知识

1 针灸的基本概念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腧穴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腧穴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灸法是指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者艾灸人体穴位,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的常用器具和操作方法

(1)针灸的常用器具:针灸器具种类繁多,每种器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其中,古代使用九针,即《灵枢·九针十二原》及《九针论》所载的鑱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针具。

现代针具,包括毫针,长短为16.5厘米(5寸)、3.3厘米、4.95厘米、6.6厘米、8.25厘米、9.9厘米、13.2厘米等数种。粗细为26号、28号、30号等数种。可根据针刺部位的深浅及病情需要而选择使用。

(2)操作方法:针灸操作需要医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医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方法。常用的针刺方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医者需根据穴位的深浅和肌肉组织的厚度来灵活调整针刺角度和深度。此外,医者还需注意针刺过程中的手法和力度,既要保证针刺到位,又要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二、针灸穴位与经络系统

1 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遍布全身,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络,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位。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它们共同承担着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贯穿上下的重要作用。通过针灸刺激经络系统,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2 常见穴位的位置与功效

(1)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剑突到神阙穴连线中点,主要有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按中脘穴,缓解胃部不适症状,起到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作用。

(2)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摩合谷穴对牙痛、耳鸣、胃痛、眼睛干痒、晕车等都有缓解作用。

(3)足三里:位于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边沿。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缓解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4)三阴交:位于脚内踝的上三寸(四指)、内侧胫骨后缘的位置。主要有调理月经不调、调理内分泌失调、滋阴养颜的作用。

(5)涌泉穴:位于脚掌去脚趾后上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点处,人字纹的顶点上。作用:人体上的保健大穴,补肾气缓解失眠。

(6)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方凹陷处。按摩可缓解头痛、颈项僵硬、眩晕等症状,改善失眠和眼疲劳。同时,也是疏散风邪的要穴,可缓解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

(7)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为心包经络穴,可缓解心痛、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按摩此穴有镇静安神、宽胸理气之效。

(8)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为任脉要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按摩此穴可调经止痛,缓解妇科病,对男性阳痿、遗精也有助益。

(9)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腹部中央,是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作用。按摩可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痛、腹泻,增强免疫力。

三、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1 针灸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1)头痛: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如百会、太阳、合谷等,以舒经活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

(2)颈肩痛:多因姿势不良、肌肉劳损等引起。针灸通过刺激颈肩部的穴位,如风池、肩井、天宗等,以舒经活络、活血止痛。

(3)腰痛:常因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原因引起。针灸治疗腰痛主要通过刺激腰部穴位,如肾俞、腰阳关、委中等,以舒经活络、温经止痛。

(4)关节痛:多因关节炎、痛风等引起。针灸通过刺激关节周围的穴位,如膝眼、曲池、阳陵泉等,以舒经活络、活血止痛。

2 针灸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实践

(1)心血管疾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内关”“太冲”等穴位,达到降低血压、减轻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效果。这种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2)呼吸系统疾病: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例如,刺激“印堂”“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有效舒缓气管痉挛、缓解支气管炎。

(3)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等方面。通过刺激足三里”“神阙”等穴位,能够增加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面瘫等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改善面部表情肌的功能。

3 针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疼痛管理:无论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针灸都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比如,对于常见的腰痛、颈肩痛等问题,针灸都能提供有效的缓解。

(2)心理健康:针灸还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然、无副作用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

(3)康复辅助:针灸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例如,对于中风后偏瘫的患者,针灸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对于面瘫患者,针灸也能促进其面部神经的恢复。

(4)养生保健:针灸还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通过定期的针灸治疗,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1)针灸前注意事项:精神方面需疏导,保持平静;饮食要适度,避免过饱或过饥;医生需选择合适工具,避免不必要疼痛;避免剧烈运动。

(2)针灸后注意事项:保暖,避免受凉受风,禁寒气进入体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此外,一般针刺后1-2小时即可淋浴,不建议池浴、游泳。孕妇需注意避免针灸腰骶部和腹部,禁止针刺特定穴位。

总之,学会针灸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一种保障,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针灸的奥秘与魅力,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