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哲学命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哲学命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唐俊林      伍贤娜 

硕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中学一级教师       璧山中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中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中哲学部分的高考题呈现出新的命题特征;情景的时政性、设问的深度性和知识的结构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对高考真题尤其是主观题的研究,结合命题特征,提出在哲学板块教学的启示: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运用好议题式教学方法,设置好“三条线”,情景线、任务线、知识线;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走出学习哲学的误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转化和落实。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命题特征、教学启示、高考真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考命题中的基本情况

哲学部分在高中教材中一直以来都是重头戏,在老教材中,四本书中有一本书都是哲学部分,同时新教材的七本书中哲学和文化进行了统合形成了一本书,其中哲学部分占据两个单元六课的内容,相对于老教材看似内容减少,实则命题的比重略有增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总任务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

   哲学的两个单元六课主要包含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四大部分。从哲学是什么为起点,论述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引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进而探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同时了解清楚世界的物质性后探究世界的发展规律,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进而追问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学习完客观世界后,来到了主观世界,我们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跟实践的关系又是怎样,从而论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进一步延伸,进入到了人类社会,实践跟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论证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两大规律和矛盾运动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引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谈完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以及意识的来源后,进一步思考人的价值,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进而回答如何实现和创造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探索世界,解释世界,追求真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考命题中的特点

在新课标,在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的指导下,根据考试评价体系,主要考察学生是否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相应的核心素养,所以题型主要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从高考题的结构来看,主观题主要由情景材料、设问、运用知识三者相结合,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1、情景的特点

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是需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不可能由老师进行全面灌输,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辨、比较、反思和累积,触发深度学习进行自主建构。综合近年来的哲学试题情景材料发现,目前的考试情景呈现复杂化、时政性、生活化的特征。纵观近年来的材料,无不跟当年的时政热点紧密结合如:改革开放40周年、民法典、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等等;同时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景和材料进行罗列,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相对明显,都是相对复杂的情景,需要进行梳理和分层总结;情景材料呈现出复杂性和时政性的同时又呈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如:民法典、奥运会、绿色发展都是跟当代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化特征突出;以2023年山东卷为例:中国雷锋精神彰显哲学命题材料的时政性、复杂性和生活性。

2、设问的特点

    设问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积累的关键,学生由书本知识进行内化于心,但是作为考试,不能直接考察出学生外化于行的东西,因此通过设问考试的方式,抓住学生所想进行判断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否达成;经过十年来的哲学试题设问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征:思辨性、指向性;2022年重庆卷关于分析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这一设问思辨性极强,五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中的重中之重,高中生涉猎不多,教材的阐述更少,体现出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想,需要学生思考辩证关系、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体育与智育的关系,体现出高度的思辨性;2020年天津卷针对民法典的出台,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具有价值指向性,指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的选择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知识的特点

   知识是促成核心素养的起点,是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掌握呈现出两个特征:结构性和综合性;2018年全国1卷: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运用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相关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解层面,知识背后的逻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材料中所指都要理解,体现出综合性和结构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进行结构化处理;

以2023年山东卷18题第二问为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知识的结构化处理

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分: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

分:③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中的启示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活动型课程,因此课堂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少,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哲学课程更是如此,因此最好选择议题式教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设计好情景线、任务线和生成线,

(1)选取时政素材

通过对高考哲学命题特征的分析,素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具有时政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具有时效性,新教材的编写是2017年编订,距今时效性差,因此要选择刚发生的时事政治作为素材;同时要想选择情景相对复杂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思辨性,切记机械简单的情景堆砌;最后素材的选取要有逻辑性,层层递进,服务于任务的完成,知识的自动生成,构成完整的情景线。

(2)设计任务群链

好的课堂的表现之一就是任务设置的好,任务是情景的浓缩;任务的设置不能脱离情景和知识,充分发挥任务是情景和知识的桥梁作用,因此要做到任务的设置要有梯度,体现综合性、复杂性和思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

(3)注重知识生成

    议题式教学的重心在于辨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自动生成知识点,生成的知识是理解消化过的知识点,而不是灌输式的被动接受知识,同时在梳理教材过程中,知识的生成应该以情景的发展顺序为依据,根据情况对课本知识的顺序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和删减。

参考文献:

[1]李蓉. 高考全国卷政治主观题的特点及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杨军. 高考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的设问规律及教学策略[J].教学考试,2020.

[3]钟慧,吴洪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试题探究——以2021年河北省新高考政治试题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2.

[4]吉星,刘海燕.主题情境观照下的议题式教学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

[5]李晓东.教学情境与命题情境的区分及其意义——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J].中国考试,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