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治疗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儿科急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治疗策略

张建光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251400

摘要:目的:儿科急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临床体征情况、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临床体征情况、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均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腹泻患儿应用综合护理有着极佳的临床效果,其可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急性腹泻;病原学特点;治疗策略

引言

急性腹泻在小儿群体当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当中,是儿科患者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有研究认为小儿腹泻病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主要以夏秋季发病最多。病毒性腹泻一般主要是在秋季末发生,细菌性腹泻主要在夏秋季发病,腹泻发生的原因存在差异,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临床研究证实,小儿急性腹泻存在较大危害,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导致儿童身体出现营养障碍,甚至使其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危及到患儿生命安全。这种病症在6~24月龄的婴幼儿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因为患儿的相关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消化酶和胃酸分泌量不多,如存在喂养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这种病症发生。现如今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微生态制剂进行干预,为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60例作为试验样本,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0±1.50)岁;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0±1.17)岁。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家属对试验表示认可,并同意参与。②经实验室、影像学及体格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③家属表示配合试验,配合度佳。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或重大疾病。②家属对试验存疑,依从性差,有中途退出风险。③期间参与了其他试验,有可能影响最终试验结果。此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入院后抗炎、抗病毒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指导、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强化护理干预。

1.2.2.1组建强化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医师、护师以及护士等,选择主任护师作为组长,以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组员工作能力。

1.2.2.2组建质控小组

儿科护士长任小组组长,在护士长带领下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监督、强化管理,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儿的安全性。

1.2.2.3患儿风险分析

以关键词“急性腹泻、小儿、护理”进行中国知网、万方等专业数据库文献知识检索,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腹泻小儿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制定腹泻小儿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1.2.2.4强化护理措施

1)饮食干预。饮食干预是关键一环,一般通过调节饮食,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补充和支持,补充足够生长需要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在治疗中,因少食多餐,及时根据病儿情况调整饮食,防止发生营养不足,勿滥用禁食。杨玲燕等[7]学者研究中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饮食疗法,结果显示腹泻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提示饮食疗法应用于小儿腹泻中疗效确切。2)补水治疗。对于可能脱水的腹泻患儿,应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的发生。补水的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根据情况及时见尿补钾和见惊补钙等,防止发生酸中毒。一般给予轻度脱水患儿及时口服补液盐治疗,口服补充累积损失量一般根据症状控制在50~100mL/kg左右,可禁食4小时,只单独服用补液盐,在半天内补完。给予重度脱水患儿及时静脉补液治疗,在累及液体损失的基础上持续补充,补水应采取定速、定量、定性的三定方式合理补充损失量。一般第一天补液根据脱水程度累积+继续+生理,采用重度在150~180mL/kg.d,轻度在90~120mL/kg.d,中度在120~150mL/kg.d内控制,第二天继续补充损失量,一般采取丢多少补多少,防止发生新的累计损失量;定性是根据脱水性质来治疗,根据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来控制含钠液,一般紧急判断有困难时先按等渗性脱水补充;酸中毒应高度重视,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补碱。对重度酸中毒和重度脱水伴重度酸中毒,有循环衰竭时,可用1.4%SB代替2:1等张含钠液,一般轻、中度酸中毒无须另行采取措施。3)抗细菌治疗。抗细菌性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微生物调节控制肠道内感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细菌性肠炎治疗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判断病原体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针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采用万古霉素或新青霉素2治疗。若腹泻由大肠杆菌引发,可使用庆大霉素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选择三代头孢霉素[8]。真菌性肠炎通过口服制霉菌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临床体征情况对比

试验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

2.3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更低(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多发于秋季的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的临床病症。有研究认为大部分患儿都是通过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发病,这种病症的潜伏期为2~4d,3岁以下群体的婴幼儿是最常见的发病群体,全球发病人数已超过8亿。婴幼儿年龄相对较小,胃肠道功能发育并不完全,这样就会使得患儿的胃肠道抵抗能力不佳,来自母体抗体逐渐降低,导致患儿出现病毒感染的症状。本文得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便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患儿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对小儿急性腹泻病进行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在进行对症干预的同时也要促进相关的护理配合,这样才能够尽快促进症状缓解,使患儿病症恢复。本文通过全程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优质护理,系统全面性对患儿的相关症状进行掌握,配合有效护理指导,能够使患儿家属认识到这种疾病的相关情况,护理的过程中全方面的积极配合,对促进疾病缓解和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本文结果能够证明对患儿通过全程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腹泻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具有极佳的护理效果,可稳定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瑛.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罕少疾病杂志,2019,26(5):108-110.

[2]许姣玲.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19.

[3]王丽,屈蕾.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85-186.

[4]杨娇梅,周丽华,胡碧珠.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腹泻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