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为什么这些检查一项都不能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0
/ 2

 输血前,为什么这些检查一项都不能少

张刚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输血科,271219

在医疗实践中,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以补充患者缺失的血液成分,恢复其生理功能。然而,输血并非简单的将血液从一个个体输注到另一个个体,而是在严谨的诊疗流程下,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输血导致的医疗事故约占全部医疗事故的1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前的一系列检查至关重要。但面对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很多患者产生了质疑。相信大家也都有很多疑惑,“我就输个血,为什么还要检查艾滋、梅毒?”,“我上次已经检查过这些项目了,为什么这次还检查,这属于重复收费吧?”,那么,今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输血前的检查一项都不能少。

一、输血前必查项目

一般来说,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此外,还会要求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这些检查看似繁琐,但实际上这些检查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二、为什么要进行血型鉴定?

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存在的特定抗原来区分不同个体的一种生理特性,人类的血型主要分为A、B、AB和O四种,这是由两种遗传因子决定的,即ABO血型系统。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血型系统,如Rh血型等。输血是将血液从一个人体内转移到另一个人体内的一种医疗措施,在进行输血前,为什么要进行血型鉴定呢?主要有以下原因:(1)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匹配,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可引发血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确保输血效果:相同血型的人之间输血,血液相容性较好,易于被接受,而在血型不同的人之间输血,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3)预防输血相关疾病:某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进行血型鉴定可以帮助筛选出携带病原体的血液,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二、为什么要作抗体筛查试验?

人体内存在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在对抗外来物质时起到保护作用。然而,在输血过程中,如果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与患者抗体相匹配的抗原,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认为这些抗原是“外来入侵者”,从而产生抗体进行攻击,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寒战、头痛、过敏等。抗体筛选试验是为了发现患者体内存在的潜在抗体。在37度条件下,患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发生反应,从而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对抗某种血型的抗体,这项检查可以在交叉配血试验之前进行,或与交叉配血试验同时进行。通过筛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存在的抗体类型和数量,从而为选择合适的供血者提供依据,如果患者的抗体与供血者的抗原相匹配,那么这两者之间进行输血时就存在较高的风险,不适合进行输血。反之,如果抗体匹配度较低,那么输血的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此外,抗体筛查试验还可以检测出一些隐性的传染病。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毒感染,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血液中存在病毒抗原,通过抗体筛查试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病毒感染,从而避免将病毒传播给接受输血的患者。

三、为什么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或补充目的的过程。然而,血液成分中含有抗原和抗体,如果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不匹配,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指在输血前,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意味着受血者血清中的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导致红细胞聚集。如果出现凝集反应,说明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合,不适宜进行输血。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以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匹配,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可以发现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潜在抗体,为后续的输血提供依据。同时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因血型不符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次交叉配血的血液有效性为24h,超过24h则需要重新采集血液进行再次的交叉配血试验。因此对于长期输血患者,每次都要采集血液会显得麻烦或者难以接受,甚至有人提出一次性收集患者足够血液,以备后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但未进行交叉配血的血液最多也只能保留3天,超过3天后,还是需要重新采集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检验。

四、为什么要检查血常规与凝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输入血液制品的重要依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器官,它的含量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氧气供应;血细胞比容则是反映血液浓缩程度的重要指标,血小板计数则是评估患者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关键。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以便为患者输注合适的红细胞浓度。例如在给内科患者输血时,在Hb>100g/L,Hct>0.3时,可不考虑输血,当Hb<60g>

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当Hb在60-100g/L,Hct在0.2-0.3之间时,这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决定,如患者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或者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则可以选择为患者输注红细胞。其次,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病情,以便选用合适的输血方案。此外,输血后24h仍需进行血常规检查,进行疗效评估。

凝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这些指标共同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是保证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关键。在输血过程中,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液凝固障碍,引发出血等并发症。当PT或APTT指标大于正常范围的1.5倍时,则需要考虑为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同时,在为患者输入血浆后,仍需要再次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来评估疗效。

五、为什么输血前要做9项检查?

9项检查主要为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这些检查项目主要是为了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这些检查可以有效降低输血后感染病毒和细菌的风险,同时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ALT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检查项目是为了筛查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在输血前必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HCV、HIV和TP等检查是为了筛查患者是否感染了其他病毒和细菌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疾病同样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输血前对这些疾病进行筛查,可以降低患者接受输血后感染这些病毒的风险。

总之,输血前的检查一项都不能少,它们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奠定了基础。

[1] 林先娘,赖寒光,杨晓明,等. 输血前检查受血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指标及意义探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114-117.

[2] 卞祥虎. 输血前检查结果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 特别健康,2021(5):47-48.

[3] 鲍祥艳,郭碧芬. 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对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的作用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3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