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关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肖莉莉  

武汉技师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以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的合作实施情况为基础,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工作探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全新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制度[1]。旨在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探索实践

武汉技师学院自2022年以来,先后与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武汉华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工作。合作单位均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业结构多与学院培训中心的拳头专业高度契合,合作中可优势互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1、规范合作模式,企校双元育人

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徒的职业发展为着眼点,需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在项目初始阶段,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同成立“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管理小组”,建立结构完善、沟通良好、管理高效的校企双元管理机制,整合双方资源建立规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实施流程。

2、融合岗位实践,制定培养方案

合作中,校企双方开展多角度的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调研,摸清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构成、内部培训情况以及学徒岗位的技能人才素质与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发展规划,编写相应培养方案。学院根据调研结果将企业内训课程、学校培养课程融入企业新型学徒制课程体系,再结合学情分析确立“通识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岗位核心技能”的培训路径。

3、提炼典型项目,创新培训体系

典型培训项目的设计理念为“基于工作过程、定制培训项目”。开发典型培训项目要求校企双方导师深入企业工作现场感受岗位需求,并基于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内容。在与武汉华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我院老师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电工》及电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导师共同开发了“倒伏控制器PCB板的焊接”等十余个典型培训项目。

4、聚焦工学矛盾,丰富教学方式

在为期一年的培养实施阶段,由企业导师日常对学徒的岗位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由学院导师按课程计划开展理论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技能水平。为兼顾企业生产工作安排,理论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学员利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行通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程则通过入校学习、导师带徒学习等方式开展。这种“互联网+培训”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也提高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5、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习活力

为保证培训效果,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学员自评互评等多元化、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监督、考核学员的学习效果,激发学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可在企业、院校、员工之间形成深度合作,帮助企业培养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帮助院校完成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帮助员工从学徒转变为素养适企、技能适岗的合格员工,实现三方共赢。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中发现的问题

1、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培训无法短期见效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评价标准为例,企业员工按国家标准从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通常需要五到九年的时间,而短周期的培训很难实现实用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沉淀。在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竞争压力大的现状下,面对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面向市场招聘人才以解决燃眉之急,往往缺乏时间和耐心等待人才成长。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本与收益短期不对等

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讲,员工培训会产生费用支出却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企业首先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减少培训支出。随着国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参与补贴型培训的企业数量有所增长,但补贴性培训对于培训课时有硬性要求,周期较长,员工脱产培训又存在影响企业生产的问题,因此培训实施过程中在协调授课时间方面容易出现矛盾。

3、院校开展培训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

组织企业人员进校培训需要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的支持,同样离不开行政审批、资源建设等配套保障措施,一场内容精彩、服务到位的培训除了台前的讲师外,还有幕后的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而院校能够提供的保障内容往往受体制机制限制,对教师激励倾向于班级授课和学生管理,社会培训并非多数教师的本职工作内容且缺乏配套激励措施,因而无法全方位调动参与培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校企之间缺乏对接渠道

一直以来院校和企业之间由于其工作目标不同、社会价值不同,运行相对独立。在校企合作中,供需双方往往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在我院的培训项目合作中,合作企业通过第三方介绍来的多,直接联系过来的少,校企合作缺乏广为人知的沟通交流平台,造成合作程度不深、合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思考与建议

1、送教入企,在企业开设教学点就地教学

院校可以灵活采用校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直接在企业设立培训点开展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施设备,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开展培训教学[2]。既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又不占用生产时间,还能为企业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院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连接。

2、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和监管职能

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的统筹和指导下,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作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的主体,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员工培训。而政府部门则需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鼓励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技术创新。同时,要对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补贴性培训进行过程监管[3]

3、院校要加强企校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激励机制

师资是承接培训、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的基础。师资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院校要多组织校内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生产实际,培养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院校要从薪资、职称等方面建立培训师资的保障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训合作中来[4]

4、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畅通沟通渠道

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有强烈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建立由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才能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院校和单位参与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项目合作中来,从而让更多技能人才受益于该项目。

四、结语

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一种在政府的引导下实施的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对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壮大地方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需要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共同努力,把握原则,挖掘内涵,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 https://rsj.wuhan.gov.cn/zwgk_17/zc/gfxwj/202206/t20220629_1996090.html

[2]李磊.双元制视域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07):175-179.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7.035.

[3]祝捍敏,俞莎莎,卢怡.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3):8-10+70.

[4]钟高峰.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运行机制和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齐齐哈尔一重技师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23(05):23-25.DOI:10.14149/j.cnki.ct.2023.05.038.

作者简介:肖莉莉(1991年12月)女,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