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思考——以《人应当坚持正义》《茶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3

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思考——以《人应当坚持正义》《茶馆》为例

张园园 张彦刚

阳泉市第十五中学      045008

摘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学生提升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要途径。身处媒介多样的时代,“跨媒介”是学生生活的常态,也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质增效,避免重媒介素养轻语言能力、重表达轻阅读等学习重点的偏差,以达到落实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21 世纪是一个媒体阅读与交流多元化的时代,高中学生身处时代的洪流,他们的阅读和交流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单一的纸媒阅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更无法完全调动他们的阅读和交流的积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新课标要求我们与时代同行,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集中体现在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同时也在统编版必修和选必修教材中全线贯通。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戏剧文学作品资源丰富,传统分析鉴赏课效果不佳。但是,通过跨媒介资源的融合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在必修下《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教学基础上,以选必修中《人应当坚持正义》和选必修下《茶馆》为例开展更丰富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路径

《人应当坚持正义》选自《柏拉图对话录》,古希腊哲学大家柏拉图的思想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真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教材的编者们选择这样的篇目自是事出有因,有意拓宽学生对正义内涵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同时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行为,领略思辨性表达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跨媒介”灵活运用其中,提高教学效益呢?

1、纸媒阅读是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笔者在开展本文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设计了一个情境:“公元前 399 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被古希腊 500 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他被指控的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然而,当时的雅典,死刑犯不一定会死,在苏格拉底面前至少还存在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和自请流放。他的朋友们也在打算营救他越狱,逃离雅典,然而这些却被他拒绝。面对不公正的裁决,他为什么甘于服从?面对逃生的希望,他为什么果断拒绝?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司马迁选择了宫刑,苏格拉底却选择了赴死,我们该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选择呢?”在这个情境设计中,突出一个悖论——“公正民主”的法庭处死了正义的公民,突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和苏格拉底选择慷慨赴死。“创设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一种为学生有效理解学习内容提供外部支持和拓展思维空间的有效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制造了悬念,学生在渴求心理的作用下,快速走进文本,带着疑惑阅读,思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给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剧本再创作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创新之路。

生活中常见的媒介主要有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学生们接触的基本集中在书籍、杂志等纸质媒介和互联网这种数字媒介。在剧本再创作环节,学生们参照《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由主创团队负责拟定剧本,演员团队负责分角色饰演,剧务组负责道具、声音的后勤保障。

主创团队充分研究了文本,网上搜集资料,结合罗翔关于法律论述的视频,形成了创作思想。由此而延伸出的跨媒介阅读和交流,以及辩证性的思考与写作,真是巨大的意外之喜。比如:编剧梁明涛说:“在几何学中有着很多类型的图案,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我们不妨把标准放松一些,它们便都是圆形。罗翔说过,我们人类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完美的圆,但是我们永远都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这些看上去与圆相差甚远的图形其实都是朝圆形靠拢的一个过程。回到这次的剧本主题上——正义亦是如此。我们靠什么去把这个人人向往的圆画出来?靠法律,这便是程序正义所存在的必要。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世界不好,法律有漏洞之类的问题,所以,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贯彻自己所认为的正义,这是极其正常的想法,也出现了一个极其普遍的错误——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正义本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当它被赋予了主观性之后,它就会变成行凶的工具,成为施暴的幌子,根据自己的好恶与价值观来划分正义的标准绝对是偏激的,这样的正义堪比暴君的专政统治。这也是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纵使它如同三角形和圆形相比起来的蹩脚,但法律对于每个人的判决都是公平公正的,而公平公正本身也是正义的一部分。苏格拉底愿意为了程序正义付出人可以付出的最大代价,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给予这个不太完美的圆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去将它变好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学生的思想之河注入数字媒介的资源顿时汹涌澎湃,奔流到海,汪洋恣肆。

3、课堂表演是演员和观众进行交流的双向奔赴之路。

课堂表演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因为此时,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被教材、老师限制,课堂变成了舞台,生成性的内容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兰舒玉也建议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鼓励学生对剧本进行二次创作。

课堂表演中,教材中冰冷的文字变成深情的语言。比如,演员最后深情告白:人类闪耀的群星中的一颗就此永远的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此冰冷,甚至来不及感受到正义给人间带来的温暖,如此突然,甚至来不及与朋友儿女告别,但是追求正义的意志绝不会这样中断,这最后的生命绝唱已为后人指明了方向,这追求正义的力量注入了每个人的胸膛。再见了,黄金一般的人啊,愿你的灵魂不会感到孤单,再见了,苏格拉底,愿你的精神,能永远照亮这一片土地。

课堂表演中,文字无法展示的内容也成为亮丽的风景。比如,格黎东:(焦急) 是啊,今晚是最后的机会,学生们就在监狱门外,同我一起逃离这里吧,苏格拉底啊。苏格拉底:朋友,我是无论如何不能走的。(松开双手) 你可以叫学生们进来,当作最后一面。

课堂表演中,观众成为演员最忠实的拥趸。同时,观众与演员的互动是双向的,他们一起沉浸在戏剧表演的氛围中。演员在观众的簇拥中,超常发挥;观众在演员的表演中,无法自拔。演出成了双向阅读,阅读动作、眼神、语言,一切皆是阅读。演出成了双向交流,交流感受、体会、思考,虽然没有“围炉夜话”,但是获得了感受,启发了思考,不是交流胜似交流。

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必要性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活动让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我感觉到震惊与欣喜。孩子们内化而出的思考令人惊叹不已:对于个体和城邦恩义关系的探究, 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独立思索,经典律政剧的反思。孩子们内化而出的金句让人赞不绝口:泰山崩颓的哲人绝望,古希腊戏剧中的抒情段落。在这篇将近3000年前的对谈中,学生们的阅读与交流让我感受到“跨媒介”的无限可能性。

1、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构建出的是更开放、更活跃、更积极、主动性更强的语文课堂。传统意义的课堂是教室,而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拥有的是资源无尽的互联网,拥有的是整个世界。开放的课堂资源让学生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有了表达的强烈欲望。这种主动性有别于传统,阅读让交流变得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也让交流变得更加平等,老师不再是对牛弹琴的俞伯牙,学生变成了高山流水解知音的钟子期。

2、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阅读与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得丰富多样。文字、画面、视频、声音让语言的构建更加生动形象,也让思维的生成可能性更大。在《人应当坚持正义》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看到了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

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反思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正当时,在选必修下册《茶馆》我再一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由于学生准备不够充分,正值考试季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学活动尽管可圈可点,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语文课需要跨媒介,但是不能进行不充分、不完整的跨媒介。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我们不能忽视老舍先生的存在。讲到《茶馆》,不能忽视人物的身份,不能忽视人物之间的关系,更不能忽视时代性、民族性。跨媒介之所以要“跨”,就是要打破限制的苑囿,让阅读与交流更宽广、更深入。

2、语文课的“语文味”要求不论何时都不能丢掉对课文中语言文字本身的研究。《茶馆》批判了旧市民的封闭与灰色,却也描绘出了下层市民社会的挣扎与善意,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都是从课本中语言文字本身立体起来的。在媒介多样且丰富的如今,我们语文课堂不能顾此失彼,勿忘文字才是我们坚守的本根。即便媒介多样,能多方位补充学生的营养,但教材依然是我们的主食。

3、阅读交流并重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课内课外结合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学习的课堂。构建跨媒介阅读交流平台,延展学习的空间,利用微信、QQ、钉钉等APP建立学习群,采用网络媒介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重阅读、重拓展;线下重交流、重合作。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充实起来,师生方可共同成长。

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课堂革命终将到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方式拓展了资源的渠道,丰富了阅读内容,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进步,对于丰富学生精神内涵、提升学生阅读交流积极性、构建有宽度、有厚度、有深度的阅读生态系统意义非凡。当然,物有两极,事有两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果准备不够,引导不利,组织不得法,会存在碎片化阅读、浅层次阅读、低效交流等等诸多问题。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老师同行,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跨媒介阅读”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阴宇;吴丽君;
  2. 《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高中生媒介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 龚佳丽
  3.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研究——以广州市A高中为例》
    作者: 梁启茹
  4.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及其对写作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者: 王璐;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H-22059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