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5
/ 2

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

张双艳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宏润小学 071500

摘要: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是当前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教师实施该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旨在利用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逻辑思维、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并解决。本文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意义予以阐述,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优化措施,以便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一、引言

新课标下的小数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做好数学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内化数学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数字综合素养。然而教学惯性使然,教师数学教学中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力度并不大,导致各种问题频出,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当务之急就是在研读新课标、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推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深入。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动手操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并且随着操作的深入,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也会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利用拼接图形的方式探究其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此学生不仅能记住教材中的公式,也能通过思考和探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树立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有着极强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是教师基于某个数学知识去设计对应的活动、有效的问题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该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实践,从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延伸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搜索资料、合作探究,从而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此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当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开展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并未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也未真正明确这一活动设计的目标、方向,教学定位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教师设计活动,学生被动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对应的活动内容,或是按照预定的课程流程展示有关的课程,让学生就某个问题研究和探讨整个过程学生缺失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利用这一活动来锻炼个人动手能力和独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数学思维、数学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二)缺乏有效的全局管控

对于教师来讲,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一人面对好几十个学生,是无法做到全面兼顾和管控的,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游戏”去参与、去玩。这也会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像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系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剪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结合所学、通过观察去总结它的周长计算、面积计算公式。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并不会按照要求去做,而是根据自己喜好剪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自然就无法探究图形周长、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又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鉴于上述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重视度不足,教学观念滞后问题,教师需要做出改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真正意识到它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其育人价值,推动数学教学目标的落地。与此同时,教师要想保障设计的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分析,以教材内容为基石、以生活问题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在保障教学方向正确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人教版四下“营养午餐”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围绕“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而展开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统计表”这个关键点进行设计:结合教材101页中的情境与图片,选择你认为合适的营养午餐并搭配起来,看一看能够搭配几种?哪一种搭配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蛋白质?最后根据探究得出的结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提出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图的内涵与意义,理解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对某个事物的认知都是直观去看、直接去触摸得来的,而数学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操作情境,将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强化记忆。

例如,人教版三上“周长的认识”中会涉及到周长与边长这个知识点,那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学会运用,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具体的题目设计相关的活动,并通过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一个大的正方形周长为16厘米,将其分成四个等同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和周长各是多少?一般学生对正方形周长的运算十分熟练,但将这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变得复杂之后,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实物来创设情境。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将其对折,剪出四个等同正方形,然后通过拼图、对比来分析题目,或者在纸张上写上数字等,让自己能看明白,从而得出解答结果:边长是2厘米,周长是8厘米。如此,学生就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数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该活动,不仅要结合数学教学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优化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要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活动,增强活动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该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切实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数学教学目标的落地。

参考文献

【1】黄碧珍.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4(05):94-97.

【2】祖蓓.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5):83-85.

【3】党文超.实践中学习,综合中提炼----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理科爱好者.2023(2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