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德润童心——家园社联动下的幼儿德育实施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7
/ 2

凝心聚力,德润童心——家园社联动下的幼儿德育实施路径探索

宋亚玲

成都市武侯区第二幼儿园  610041

摘要:幼儿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德育常常面临家园社协同不够、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家园社联动为切入点,分析了整合德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实践空间、发挥家长作用、搭建沟通平台、建立评价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幼儿德育实施路径。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网络,开展浸润式主题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发挥家长示范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等措施,旨在形成家园社协同育人合力,促进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德育;家园社联动;协同教育;品德培养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社区功能的拓展,传统的单一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幼儿成长的三大重要场域,其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如何有效整合这三方资源,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幼儿德育体系,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网络,整合家园社德育资源

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是新时期幼儿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在德育实践中应强化联动,整合多元育人资源,凝聚教育合力,携手培育德润童心的时代新苗。构建协同网络首先需厘清三方职责,科学布局分工协作机制[1]。例如,家长学校可邀请德育专家举办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社区则可开放公共文化设施,为幼儿德育拓展实践阵地。其次要搭建互通有无的资源共享平台,盘活园内外育人资源。幼儿园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园社交流群,及时发布德育资讯;家长可通过亲子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丰富园所主题教育;社区则可提供志愿服务、非遗传习等特色项目,助力德育落地生根。此外,协同网络的运转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三方可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拟定德育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园所发展和社区共建“一盘棋”。唯有三驾马车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凝心聚力谋德育之举,任重道远育新苗之志,方能为幼儿插上腾飞的翅膀,放飞梦想与希望。

二、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活动,浸润式影响幼儿品德

幼儿德育的实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品德。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熏陶[2]。比如,在“爱心小树”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种植体验,通过悉心照料幼苗的过程,培养幼儿爱护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怀。活动伊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挑选种子,讨论种植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播种、浇水等任务。在日常照料中,教师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引发幼儿思考生命的可贵。当幼苗破土而出时,教师引导幼儿描述心中的喜悦与感恩,并借助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延展体验,帮助幼儿理解“爱”的内涵。随着幼苗茁壮成长,幼儿的爱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除了“爱心小树”,教师还可组织“我是小小志愿者”“快乐运动会”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助人为乐、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如亲子游戏、团队合作、艺术创作、劳动实践等,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和情感,实现知行合一。

三、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幼儿德育实践空间

幼儿德育不应局限于园内,社区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德育实践空间。首先,社区内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场馆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科学知识,定期组织幼儿参观学习,有助于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次,社区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民间艺术家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邀请他们走进园所,现场展示技艺、讲述故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再者,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幼儿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四季更迭,参与小区绿化、垃圾分类等公共事务,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责任心。例如,在“我是小小环保达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并和环卫工人交流体验,幼儿亲身实践、切身感悟环保行为的意义,进而提升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这种立足社区实际,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能够让幼儿在观察、模仿、体验、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

四、发挥家长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家庭是幼儿德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3]。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逐渐内化这些优秀品质。其次,家长要注重在亲子互动中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我是小小劳动家”的游戏,让孩子在家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浇花、叠被子、整理玩具等,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鼓励和表扬,培养其自理自立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再者,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应冷静分析原因,耐心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所在,并鼓励其主动改正,切忌一味地责骂惩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用智慧和爱心浇灌,才能收获一个个品德优良的“幼苗”。

五、搭建家园社沟通交流平台,形成幼儿德育共识

幼儿德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通力合作,而搭建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则是形成德育共识的重要举措。首先,家园社三方要建立定期、多元的交流渠道,如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德育论坛等,增进相互了解,及时反馈幼儿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其次,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家园社互动群组,分享德育资源,传递正向价值理念。幼儿园可以每周在家长微信群中发布“德育小故事”,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品德。再者,社区可定期开放公共文化设施,邀请家长和幼儿参与体验式德育活动,在交流互动中加深认识,形成育人合力。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社区可以联合辖区幼儿园开展了“爱在社区”主题活动。活动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小小志愿者”“我是文明小使者”等体验项目,并提前在家长群中发布活动通知,征集志愿者家庭。活动当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劳动乐趣,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感受,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强化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此类活动,家园社三方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德育共识,形成了全员参与、协同培养的良好局面。

六、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幼儿德育工作实效

为切实提升幼儿德育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应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等维度构建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估幼儿德育发展状况。其次,评价要突出过程性、发展性,关注幼儿在德育活动中的点滴进步,而非单纯看重结果。再者,将评价结果与教育教学改进紧密结合,据此优化德育内容,改进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建立相应的激励回馈机制,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的方式,表彰在德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家长和幼儿,以正向激励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爱老助老”主题德育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幼儿为社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去关怀,家长积极配合,与幼儿共同参与服务,幼儿在活动中懂得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对此,园方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在会议或园刊中宣传报道等方式,对活动组织得力的教师给予表扬鼓励,对支持配合的家长予以肯定,对表现突出的幼儿予以奖励,同时在教职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有效提升了各方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家园社协同育德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德育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家园社联动模式的深入实施,不仅彰显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更为幼儿品德培养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深化三方合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浅析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J].好家长,2024,(09):8-9.

[2]段宝慧.基于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7):156-158.

[3]杨秀坤.构建社家园联动德育体系,强化幼儿德育基础[J].学周刊,2014,(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