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低年级教师角度探讨“幼小衔接”数学课程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从小学低年级教师角度探讨“幼小衔接”数学课程的

存在问题及对策 23

曹钰璐

如东县掘港街道童店小学

在现代教育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方面。研究表示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然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系统上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两个教育阶段的根本教学理念和策略的不同。这种认识上的冲突可能导致在实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困境,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学习过渡的平稳性。因此,从小学低年级教师角度探讨“幼小衔接”数学课程的现实困境,并探索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幼小衔接的现实困境和具体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教师对衔接中的认识冲突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常常存在差异。这种认识上的冲突可能源于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根本差异,导致教师在实际操作衔接过程中难以找到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连续性和平稳过渡。

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可能期望学生入学即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字识别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而幼儿园教师可能更重视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经验来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概念。当这位小学教师接收到一批新生时,发现他们在数学准备上的差异较大,有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而有的孩子连数字都认不全,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断层

如前所述,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断层。这种断层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幼儿园强调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数学,而小学则开始引入更多的规范化教学,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和评估。

在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较为结构化的数学问题时感到困惑。这些学生在幼儿园习惯了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来学习数学,而在小学的环境中,他们需要适应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解,然后独立完成练习的学习模式。这种转变对一些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时间来适应。

(三)评价体系的转变

评价体系的转变是幼小衔接中一个关键的挑战。在幼儿园,评价通常是形成性的,注重过程、个体发展和自我探索。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孩子通过游戏和探究活动来学习,不强调错误和正确的概念,而是关注孩子的总体发展和个人兴趣。进入小学后,评价方式转向更加定量化和标准化,重视结果,以考试和分数为主要评价工具。这种突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数学这样一个逐步建立抽象概念和技能的学科。

例如学生在幼儿园时习惯了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口头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在小学后,学生则需要适应通过定期的测试和分数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改变可能使学生感到压力,开始担心考试和分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师资培训和资源不足

有效的幼小衔接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然而,在现实中,小学低年级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缺乏针对幼小衔接的专业培训及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掌握如何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连续性,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平稳过渡。缺乏这些准备,教师可能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影响幼小衔接的效果。

例如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专业的幼小衔接培训项目,老师们很难获得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和材料,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幼-小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双向衔接的协同路向

(一)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

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幼儿园和小学数学教育连续性的基础。这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在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这种共享的理念不仅促进教育实践的一致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数学概念和兴趣。教师培训和教育政策的协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为教师提供了理解和实施共享教育理念的知识和工具。

在江苏省的一个教育改革项目中,当地教育部门启动了一个幼小衔接试点项目,旨在建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共享教育理念。项目开始时,组织了多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联合培训,重点讨论数学教育的连续性。通过培训,教师们开始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寻找融合点。例如,小学教师开始引入更多游戏化的教学元素,而幼儿园教师则尝试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更结构化的数学活动。这种跨阶段的协作和理念共享显著改善了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学习过渡。

(二)促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是确保学生平稳过渡的关键环节。开发衔接课程需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课程内容能够顺畅衔接,教学方法能够互相呼应。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游戏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变化的教育环境中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兴趣。

在浙江一个小学和其对口的幼儿园中,教师们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数学衔接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保证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如通过物理操作和视觉游戏引入基本数学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小学的符号和公式学习。在教学方法上,这些课程结合了幼儿园的探索式学习和小学的结构化学习,如在小学一年级初期,教师仍大量使用游戏和小组活动,使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探究。

(三)调整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调整是支持幼小衔接的又一重要环节。适应幼小衔接阶段的评价体系应该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策略。这种评价体系旨在减轻学生过渡期间的压力,同时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在广东省的一个教育改革项目中,教育部门推出了新的幼小衔接评价指南,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这个项目中,小学教师开始使用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方式,结合传统的测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这种评价方式的变化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减少了单一考试带来的压力。同时,教师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四)加强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

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是实现有效幼小衔接的基础。专门的幼小衔接师资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衔接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是教师实施衔接教学的必要条件,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地区,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地的小学和幼儿园面临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当地教育部门与一所高等师范学院合作,为该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提供了专门的幼小衔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数学教学的最新理念、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教学资源。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学校提供了一批数学教学资源,包括教具、教材和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得到了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三、结语

面对“幼小衔接”数学课程中的种种挑战,教育工作者需深刻认识到构建一个连续、一致的学习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促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无缝连接、调整评价体系,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与资源支持,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流畅和富有成效的学习过渡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培养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关键技能的基石。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一个教育阶段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个人发展的重大议题。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持续关注这一领域,探索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以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