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育服务科学化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学校心理教育服务科学化的探索

邓庆民

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无锡  214101

摘要:服务科学化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心理档案”为切入点,以“心理教师”为支撑点,突出服务对象,强化“以人为本”,确立科学服务思路。利用优势,构建服务科学化操作体系,包括心理教育服务机构和机制建设的科学化,预防、救失、发展相结合,促进亲子沟通,唤醒教师心理服务意识。

关键词:心理教育;服务意识;

随着人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日渐重视,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凸现学校心理教育服务科学化的理念

1 服务意识是心理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教育较之于其他教育方式,更注意学生的认同、接受与内化,强调要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作出选择与决断,自己对自己负责。强化服务意识,弱化干预观念,从“助人”入手,以“自助”为目的,真正在心理教育中体现被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识,也是基于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权利,心理教育工作者不能替代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自觉、自知与自助。

2 服务科学化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性的保证

为了增强心理教育服务科学化程度,必须遵循“需要原则”与“适时原则”。需要原则是指心理教育根据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根据不同需要提供不同服务增强了心理教育的针对性。适时原则要求心理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辅导。如高一学生主要是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困惑多以同性交往为主;高二学生主要是人际交往困惑,且以异性交往困惑为多;高三学生主要是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及其他困惑相对较少。此外,还有一些时段特点:高一学生刚进校主要是学习及环境适应问题,期中考试前主要是考前焦虑,考试后则是考试挫折问题;其间学生会"偷空"在人际交往上想想心思。适时安排心理辅导,减少心理教育的盲目性,可以增强心理教育的时效性。

二、理清线索,确立科学服务思路

1 以“心理档案”为切入点

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必须先了解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准确地把握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发展水平;为因材施教,发现人才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档案本着主客观结合的原则,心理测试与学生的自评,教师和家长的他评相结合,从中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和特殊情况。面向全体建立一般档案(包括背景资料、在校情况、心理测试资料及社会交往情况等方面);对心理异常学生及学习困难学生建立特别档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建立咨询档案。

2 以“心理教师”为支撑点

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专门人员。一方面心理测试及其统计解释的专业性很强,档案的管理要求很高,心理教师负责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及解释,并将心理测试结果连同相关指导科学反馈给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心理教育的全面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及相关研究等)也需要心理教师的指导。心理教师在最大的范围内给学生、家长及教师以最需要的、及时的服务,是老师、家长的帮手;是全体学生诚挚的朋友。

3 突出服务对象,强化“以人为本”

一是以学生为服务的重点和归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服务的中心和落脚点。二是兼顾教师,并向家庭渗透。教师、家长作为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可能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教师自身心理有问题或教育方法不当等,也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心理教师协调教师、家长及其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三、利用优势,构建服务科学化操作体系

1 心理教育服务机构和机制建设的科学化

心理教育工作,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教科室、政教处牵头,组成学校心理教育小组(包括心理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具体负责心理教育服务工作。心理教育重视教科研的作用,把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心理教育的推动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服务,学校要建成比较完整、功能较全的心理辅导中心。中心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档案室、心理松弛室、团体辅导室及心理资料室(阅览室)。心理教育活动把学生、家长及教师作为服务对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目标、形式及内容的服务。对于心理教育效果,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监控评价机制,进行反馈、评估,以保证心理服务向着科学、实用的目标迈进。

2 服务学生,预防、救失、发展相结合

心理教师依据心理档案及心理咨询提供的信息,针对学生发展性问题及障碍性问题提供心理训练、心理讲座、选修课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兼顾个别与整体,以实现发展性、预防性及补救性目标。发现共性问题,采用讲座、心理选修课及集体辅导方式。发现特殊问题学生,主动进行咨询或转介。对于预约咨询的学生,通过查阅档案先了解学生状况。运用心理技巧,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从而给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促进自己的成长。

3 面向家长,促进亲子沟通

在心理教育中,一方面,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家长自身的问题,反馈给他们,帮助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家庭良好的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又会促进孩子的发展,心理教师把孩子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家长,增进亲子沟通。如通过亲子测试诊断父母和子女关系,弄清孩子个性及行为形成的各种主要原因,改善家庭气氛和关系。心理教育中,要求学生主动适应家庭环境,并主动改善家庭环境。

4 向教师提供学生情况,帮助其改进教育方式,唤醒教师心理服务意识

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反馈本班个别学生心理状况及班级学生的总体心理趋势,指导班主任进行心理谈心,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课。学生心理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及家庭影响外,教师的不当教法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个案的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另一角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发挥教师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

以心理档案为切入点,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正在完善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