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中支持幼儿深入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小猴子掰玉米》学习故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活动区中支持幼儿深入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小猴子掰玉米》学习故事为例

田园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松林幼儿园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活动区不仅是幼儿游戏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幼儿探索世界、建构知识的重要环境。高质量的活动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认知、社会、情感以及语言技能的发展。《小猴子掰玉米》这一学习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特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媒介。下面旨在探讨如何在活动区中利用《小猴子掰玉米》这一故事,支持幼儿进行深入学习,以有效地增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活动区;深入学习;《小猴子掰玉米》;策略

引言:《小猴子掰玉米》是一个充满乐趣且寓意丰富的故事,它不仅能吸引幼儿的目光,更能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活动区中引入此故事,可以通过营造环境、深入观察,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验角色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然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以及如何通过评价来深化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需要幼儿教师立足活动区开展故事讲述,从而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活动区中支持幼儿深入学习的重要性

(一)促进认知发展

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空间,其中的多样化材料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幼儿运用感觉和思维能力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幼儿能够发展对数学、科学、语言等领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这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在活动区中,幼儿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来掌握因果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增强社交技能

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互动的丰富机会。通过配对或小组合作的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交流想法、协商角色、分享材料,以及如何处理冲突。这种社交互动是幼儿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区的互助合作中,幼儿还能学习到团队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幼儿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培养自主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活动区中,幼儿被赋予选择活动和材料的自由度,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决策。这种自主性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还有助于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比如调整情绪、抗挫和持续专注于任务。幼儿在自我引导的探索过程中,将学习如何设置目标、管理时间和资源,这些自我调节策略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二、活动区中支持幼儿深入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环境,启发幼儿深度学习

在活动区中支持幼儿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营造环境是启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幼儿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安全的多样化学习空间,进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样的环境应当包含丰富的物质材料和多元的学习角落,每一区域都针对不同的兴趣和学习领域,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跨越各个区域,进行自主选择,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活动,从而获得多维度的学习经验。环境的设计应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提供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学习材料,以及充足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有机会深入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幼儿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敏锐地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环境设置,引入新的挑战或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维持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二)深入观察,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在活动区中,教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洞察幼儿的兴趣点、学习状态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精准地提供支持和引导。深入观察不仅涉及注意幼儿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在这种观察基础上,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引导而非直接教导,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设置能激发好奇心的情境或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幼儿在尝试和错误中发现知识,建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隐式的支持者,通过适当的暗示、提示或引导帮助幼儿扩展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

幼儿教师在活动区中开展《小猴子掰玉米》故事教学时,幼儿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发现幼儿没有专心听讲,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去。幼儿教师向幼儿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扔掉小玉米呢?”之后,幼儿会根据教师的故事讲述,思考小猴子看见了一个大的玉米,认为大玉米比小玉米好,于是就拿走了大玉米,把小玉米丢掉了。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紧跟教师的讲解去进行故事的参与,从而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阅读,喜欢上讲故事。

(三)合理评价,深化幼儿故事掌握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估幼儿学习成果的水平,更在于推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应用达到更深层次。为此,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寓教于乐,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情感共鸣。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绘画表达等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幼儿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如正面的反馈和具体的表扬,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升幼儿讲故事和创造故事的兴趣。通过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既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又促进了幼儿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小猴子掰玉米》是一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小故事,这篇故事介绍了小猴子在收玉米的时候只留下了大玉米,把小玉米都扔了。但是猴妈妈却默默地把所有的玉米都收了起来。等到冬天,小猴子把大玉米吃完了,就问妈妈怎么办?猴妈妈拿出了捡到的小玉米,小猴子愧疚地低下了头,说以后再也不乱丢小玉米。在活动区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玩偶和道具等为幼儿创设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并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学习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而学习成果则可以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或进行情景演绎等方式展现,通过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可以强化幼儿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从而促进其积极思维与良好行为的形成,满足幼儿的学习成长需求。

结语:

通过对《小猴子掰玉米》故事在活动区中的实践探究,可以发现结合精心设计的活动和充足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对故事的深层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幼儿得以更好地体验故事内容,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创造活动内化故事教训。同时,合理的评价策略,如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引入,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社交互动和创造力。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小猴子掰玉米》故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支持和挑战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学习习惯,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彩.幼儿区域游戏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幼儿深度体验与学习的有效策略[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2024,3(2):

[2]李梦瑶.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应用,20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