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路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路径思考

王宝玉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通过应用合理用药对保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处方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合理用药方法。观察两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用药满意度以及用药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研究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研究组用药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研究组用药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院儿科门急诊药物的使用虽存在少量不合理情况,但总体情况较好,通过处方统计分析点评,可更直观发现主要问题,有利于医院及时进行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合理应用

引言

门急诊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常以经验性治疗为主,结合感染的部位、发病情况、当地耐药菌情况、用药史及抗菌药物特点等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可供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限,增加了抗菌药物的遴选的复杂性。此外,随着抗菌药物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分析儿科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规范儿科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以及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64岁,平均(38.0±5.9)岁。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63岁,平均(37.8±6.2)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的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4)患者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2)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3)患者的依从性较差;(4)患者不具有随访条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泌尿道感染诊治循证指南(2016)》以及其他相关指南,对抽取的门急诊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与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品使用种类进行帕累托图分析。将累计构成比在0%~80%范围内的因素定义为主要因素(A类);将累计构成比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定义为次要因素(B类);将累计构成比在90%~100%范围内的因素定义为一般因素(C类)。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在用药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其用药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其他)发生情况、用药不合理(溶媒剂量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药物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的药物治疗费用。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的用药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IMG_256±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IMG_257

2.2两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与参照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比较[n(%)]

IMG_258

2.3两组用药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用药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研究组与参照组用药满意率比较[n(%)]

IMG_259

2.4两组用药费用比较

研究组用药费用(718.2±57.3)元,低于参照组的(856.7±6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7,P<0.01)。

3讨论

大多数抗生素依然对其有效,但长期、反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会极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儿童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过早出现耐药菌株必定不利于后续疾病的治疗。因此,在门急诊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使用基础抗生素,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免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革兰阴性杆菌造成的泌尿系感染患儿,可考虑使用头孢菌素类等基础抗生素进行治疗。耐药菌多见于合并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反复感染的患儿,可选用加酶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药物。我院儿科门急诊用药方面仍存在少部分不合理问题,主要集中在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等方面,大多与医生对相关抗菌药物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相关临床经验不足有关。针对此种情况,医生不应盲目仅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儿童药动学特点,结合患儿既往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医生还应加强对相关抗菌药物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抗菌药物药理作用、抗菌谱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特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药师在当好“处方审核第一责任人”之余,还应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为诊疗过程提供合理专业的用药建议。医院应积极开展及完善前置审方工作,比如在电脑系统中根据审方规则置入警示提醒功能,对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进行警示拦截,以便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尽早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杜绝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的监管,对发现的相关问题应进行及时整改,把措施落实到位。另外,还应鼓励药师坚持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点评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及时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反馈至相关科室,集合相关部门之力共同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做好“用药前审核”“用药时监督”“用药后评估”的药事闭环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院门急诊儿科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仍存在少部分不合理情况,但绝大部分处方都是合理的。由于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人,而专门针对儿童泌尿系感染的处方点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此次分析可更直观地定位到我院儿童泌尿系感染不合理处方的主要问题所在,有利于后续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以确保抗菌药物在儿童泌尿系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切实保障好患儿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邹剑成,邱小梅,陈昂,刘东才,谢广清.某三甲医院儿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18(12):60-62.

[2]王玉环.抗菌药物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使用策略[J].世界临床药物,2020,41(12):941-946.

[3]管云华,朱瑛.儿科门诊用药处方中常用药物的合理性[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66-168.

[4]庄峰.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04):46-47.

[5]刘雅男,姜鑫.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