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教学法“课程思政”深度融入《食品分析》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3

基于BOPPPS教学法“课程思政”深度融入《食品分析》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徐笑a,1,袁彪b,1,蒋孝燕a,章晓栋a,夏婷a,沈赤a,孙剑秋a,*,袁油迪a,*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98)

摘要:《食品分析》作为新工科专业必修课,是食品大类专业培养“三创型”人才的核心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是该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本着从知识、能力和素养多方面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愿景,本文基于多重背景下,阐述了“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基于OBE理念分析提出了教学目标,建立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思政元素体系,以BOPPPS有效教学法针对性提出教学方法、思政载入路径及考核方式,力求“课程思政”实施见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思政,BOPPPS教学法,PBL活动,混合式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在此过程充分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引入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高校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共同致力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2]

《食品分析》是一门综合化学、物理、生物、统计分析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交织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是食品大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核心课,对食品行业综合型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了思政元素通过有效载体载入专业教学内容中的路径,通过有利于达到立德树人目的。因此,仍需进一步推进《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

1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准备工作和意识养成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纲要中,特别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其中高等教育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质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新工科建设和工程认证、后疫情时代和混合式教学应用等多重背景,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意识需要不断增强,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心态要不断优化。

新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为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和工程专业认证战略,尤其强调科学、技术、工程、人文相统一。《食品分析》属于新工科课程,把思政教育与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各环节,有利于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实现智育和德育协同发展,以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新冠疫情初期,高校教育教学面临全新挑战。如今后疫情时代到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将“危机”化“契机”,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展,推动以“学”为中心和OBE理念的贯彻实施。《食品分析》课程基于成果、能力、目标导向,结合授课内容,针对性提出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评价体系,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拓宽了教育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国家培育出符合行业需求且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图1《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2 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建立

课程目标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良好对应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要与课程目标相互支撑,因而要体现出“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评价体系。在《食品分析》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深挖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寻找与知识体系的契合点,契合度越高则“融入点”越贴合,融入过程越自然。表1展示了章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系,以及预期成效。

《食品分析》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重点,有利于知识体系建立和技术的全面掌握。因而,实践部分也需要体现“课程思政”的融入,如表2所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将无形的价值观与有形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3“课程思政”在理论课的载入路径和实施案例

《食品分析》课程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线上学习资料,包括视频、社会热点新闻、前沿科技论文、图书资料等,同时线下课堂也借助该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包括抢答、提问作答、小组讨论、课堂测验等。线下教学主要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在知识点导入、学习目标建立、前测分析、参与式学习、后测检验和总结的各环节,都能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实施案例如下。

3.1课前预习与热身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较多且与生活实际结合度高,因而在线下课前设置适当的预习内容,并延伸至课堂的知识点导入环节,有助于学习激活[3]。新媒体教学工具使用大数据监控,使教师更明晰地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通过课前PPT、新闻材料、微视频等内容,充分了解知识点在行业内的应用,并带着线上产生的疑问进行线下学习。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情,发挥主体意识,通过课外探索能及时发现兴趣点并进行深入学习,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3.2课堂同步教学

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旨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成效反馈,共六个环节: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小结(S)[4]。线下课堂以此六环节设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及时掌控进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课堂导入激活

本阶段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以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导入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如旧知识梳理、情景导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等,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与专业知识内容贴合的导入方式。此环节易体现思政元素,便于二者融合完成课堂激活。

(2)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PPT展示学习目标是最简单也最便捷的方式,便于学习结果有指向性和预测性[5]。因而本课程每章节都列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的目标,增加情感与价值观维度的比重,尤其重视对工作态度、价值观,思想情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

表2 理论课思政元素体系

(3)课堂前测

此环节在新知识学习前能充分使学生了解自身情况,也便于教师分配教学时间。前测活动的形式包括调查问卷、小测验、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教师根据前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陌生知识点加长教学时间,对有初步认识的知识点加深难度。此环节也能体现出现有价值观和素养,以便后续课程对思想品德和科学思维培育的载入。

(4)参与式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增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观点辩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中,案例教学法利用了时事热点新闻,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使枯燥的知识被牵引到特定的情景中,从分析案例到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专业知识点,还增强了育人效果。讨论教学法也是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欲和言语表述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此外,新工科专业课还可以运用虚拟仿真课堂、动画、科技综述等多种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模型展现,在身临其境中全面提高教育效能。

表3实验实践课“思政元素”体系

本课程采用了PBL教学活动,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或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总结知识点,甚至动手实践、参与学科竞赛。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相关思政元素悄无声息伴随活动全程,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中,这是对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充分利用。同时,学生在课堂演讲汇报进行同伴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有助于21世纪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升。

图2 PBL教学活动与“课程思政”实施关系

(5)课堂后测

后测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直接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学习成效,师生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直观判断。另一种形式是将此环节放在课后,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应用和探索找到知识点理解偏差,进而及时有效更正。

(6)总结

教师可以督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学习收获,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3课后拓展巩固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设计实验或调查活动,便于“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深度融入[5]。课外学习包括借用中国大学MOOC的国家精品课程和微课等教学资源,也可从学生自身兴趣点出发,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实验,实践应用所学,思考以下问题:①该技术发展现状;②该方法在实际操作的不利之处;③对于复杂情况的应用应对策略有哪些;④技术革新时我们能做什么?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

3.4“课程思政”在实践技能课的融入

食品分析实验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对仪器操作不熟悉,在技能应用过程难以思考全面等,是普遍学情调查结果。为了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在实践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课程将每个实验设计成小课题,学生从预习到动手操作,形成教学闭环。

课前观看相关实验的影视资料,查阅检测项目的国家标准或相关论文,整理实验所需材料和方法步骤,思考并列举影响结果准确性的潜在因素及应对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预习报告或总结性材料,反映预习情况。

课堂教师通过讲授和亲身演示的方式预演,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教师和同伴都需要及时纠正操作失误,既培育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大局意识。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学生回顾实验操作,反思结果的波动性和如何提高精确度。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类别岗位的工作所需,列举该技能的应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爱国情怀熏陶。

4 “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

思政育人成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因而要提升能力和素养目标达成度的占比。在平时考核(占20%)时增设行业法规和先进技术的考察,在实验考核(占40%)时增加操作规范性、数据分析完整度和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察,在期末考试(占40%)中,增加综合分析题目,对学生知识点融会贯通性进行评价。在PBL活动中,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考评三方面加权计算成绩,在评定过程能充分体现“德、能、勤、绩”多方面的反思

[6]。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第二课堂拓展训练,增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我效能感,在实践中出新知、提升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国立东,张燕丽,刘晓艳,等.OBE理念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57(06):137-140.

[4]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196-201.

[5]冀晓龙,侯春彦,史苗苗,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食品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J].轻工科技,2022,38(01): 136-138.

[6]熊双丽,李安林,魏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大学育,2022(12):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