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植家国情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植家国情怀研究

闫优优

河北省博野中学  邮编:071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回顾历史、铭记历史,还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培养家国情怀,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当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传播爱国的理念,真正让学生通过感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引言

素质教育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做到育人为本,在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历史,形成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强化家国情怀培养,增强其对国家与民族认同,自觉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培养具有重视不够、表面化、与现实贴合不紧密的问题。让家国情怀真正融入内心,使其在感悟和共鸣基础上促行,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植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家国情怀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爱国、爱家的真挚情感,也是一种对国家与民族发自内心的强烈使命感、认同感与责任感。某种程度上来讲,家国教育与“立德树人”两者存在较大的共同之处。两者都能够为国家高效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质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国家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源动力。新时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形成一种完美契合。真正做到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担使命,立德树人守初心”,让高中生历史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这个民族不容忽视的“根与魂”。在历史不断发展与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加展现出极为宝贵且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对人形成意义深远的教育影响与启发。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的学习喜爱与优秀的民族文化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古人留下的思想观念不仅精辟、励志且深刻,而且也在一个更高层面上深入阐述与展现家国情怀的真正意义与内涵。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意诚心正、修身齐家的优秀个人品质与素养,将来为维护国家安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2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家国情怀培养表面化

历史课程是家国情怀培养的主要载体,核心素养下课程教学与以往相比,虽然利用教学内容展开相关渗透,但是表面化的情况严重。主要体现在家国情怀未能进入学生内心,很多内容学生的认知还仅停留在知道的浅层层面上,未能转化到自身情感与价值体系中,难以做到知行合一,历史课家国情怀培养缺乏意义。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培养以生硬说教为主,难以唤醒学生情感,使其在没有真正融入和参与情况下,缺乏自身的领悟和感受。这种情况下对家国情怀理解浮于表面,自然就难以指导行为。

2.2教师的理解偏差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若历史教师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较模糊或理解出现了偏差,都会影响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完全理解家国情怀的全部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无法向学生表达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价值,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做到通过表面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对高中历史知识一知半解,也会阻碍其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提高。

3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渗透与培养的策略

3.1营造历史情境,加深学生体会

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低效问题,需要教师采用新型的方法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巧妙地创设历史情境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爱国精神,强化自身的家国情怀。

3.2加强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素养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利用各种方式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并根据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到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作为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人物,要想尽快实现家国情怀与日常历史教学的有效渗透和融合,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素养,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实现从“读”到“思”再到“教”的孵化,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3.3挖掘家国情怀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依据的是教材,在教学家国情怀培养需从课本入手,挖掘相关资源与素材。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起因、经过、结果,明确历史本质。在体验、感悟、探讨中吸纳民族精神,加深对传统文化与美德的认识,继承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促进爱国情怀的形成。历史教材中有些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具有显性特征,有些则具有隐性特征,教师在教学前要研究课本,深入挖掘,根据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在课堂中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渗透,提高家国情怀培养成效。家国情怀培养素材多,受限于课堂时长,要避免素材堆砌。这就需要做好筛选与取舍,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历史素材,突出历史教学内容和说明问题的,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国情怀,确保历史学习的成效与家国情怀培养的落实。

结语

在高中阶段,要想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教师了解在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接触面比较广的情况下学生所处的思想状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当中,认真地探究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如此,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收获,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菊花.重文化传承筑家国情怀———基于文化传承的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究[J].学苑教育,20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