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6
/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

孙少寒  许颖慧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大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为起点,结合围绕其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文化层面的重要价值展开全面论述;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拓展育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三个角度给出兼具实用性与发展性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的建设路径,以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策略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前言

“大思政课”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其强调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应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内部合力的有效凝聚与外部资源的优势调度,以此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大环境。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其价值意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恰与“大思政课”大主体、大过程、大领域与大体系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路径展开研究势在必行。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本概述

作为顺应人类发展历史大势、立足中国建设实际问题的时代之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选择。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相对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化、现代化成果,从生态文明层面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与行为指南。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可总结为下述三个层面:

第一,理论层面:回应时代之问的最高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大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以其为根本开展教学建设能够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生态之路在理论层面的完整性、创新性、系统性与时代性。

第二,实践层面:突破生态之困的行为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了全社会的生态建设力量、整合了全层面的环境治理资源;其从上到下、从老到少的“大主体”理念与“大思政课”完美契合,是“大思政课”融汇理论与实践的行为指南。

第三,文化层面:厚植文化之根的中国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生态之路是“天人合一”思想于今时今日的全新形态,以其为根据开展“大思政课”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智慧、把握中国文化、形成中国方法。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思政课”的建设路径可以围绕借助思政教育主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拓展教育载体及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功能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地探索。

(一)借助思政教育主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课堂是“大思政课”视域下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引领作用,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才能确保“大思政课”的大过程中目的相通、内容相谐、思想相融。因此针对该层面,本文提出如下两条建设路径:

第一,以思政元素为根,确保思政课堂整体性。基于课本内容、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合理排布思政元素;确保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沿承生态文明观念启蒙、生态文明思维培养、生态文明理性塑造三阶段逐步推进教育教学,确保思政课堂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第二,以思政元素为骨,确保思政课堂真实性。集合地区环境、教学条件整合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实例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在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可结合当地产业具现化“两山”,并鼓励学生思考两山如何转化、转化效果,以此确保思政课堂的真实性与思辨性。

(二)丰富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拓展教育载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意蕴饱满、内涵丰富,通过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无法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其于理论、实践、政治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卓越魅力。因此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师应通过多元化、差异化的思政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探究、交互思辨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因此针对该层面,本文提出如下两条建设路径:

第一,巧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堂交予学生;其“生—生”的信息传递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准备、讲授与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探寻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为生态文明素养。

第二,活用小组探究,鼓励学生深度分析。小组探究强调学生之间理性思维与感情情感的碰撞;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开的小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使学生在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均认可其时代价值,进而帮助学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外化为生态实践能力。

(三)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功能

在上述路径的基础上,为确保“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教师应善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知行合一进一步感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充分利用生态建设项目参观、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填充学生的课下实践,使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同时于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组织绿色文化节、生态文化周等特色活动,通过美术比赛、诗歌征集等活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与环保思想,以此实现实践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播传承现代生态文化、凝聚青少年生态力量的应然之举、必然之路与实然之策。因此一线思政学科教师应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意蕴,理清其与“大思政课”于理论、实践、文化等层面的具体联系,进而以此为基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思政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全面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全面加强青少年的生态自信与生态自觉。

参考文献

[1]顾睿,李俊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01):110-114.

[2]张洋,高雷雷,徐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2):46-52.

[3]计彤,李姗.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对策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2,(03):22-29.

[4]陶文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3):82-84.

[5]郝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与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4):75-82.

[6]陈玲芳,肖镖航.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审视与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23,(07):95-99.

[7]李旺秀,章宗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有效路径研究[J].大学,2023,(36):15-18.

项目信息:本文系山东省高职院校2022-202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资助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ZZXM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