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与思考

丁新蕾

通辽市工业职业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及其实践内容。通过建设具有专业实训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框架体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文章还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预期目标,包括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实施“1+X”证书制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引言

中职学校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探讨了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模式选择、实践内容及其预期目标,旨在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专业群建设模式选择

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应坚持群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出一个专业群结构系统。比如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核心,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是机电技术应用、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电子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群应建设具有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群平台+专业化模块”“校企共育”的教学课程体系,来形成一条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同时借助当地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向产学研方向发展,形成一个省内特色专业群。[1]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内容

(一)完善“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员工—主管—总监”的纽带,充分利用机电技术专业群内的各类专业资源,为师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精专业”是指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出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研发水平,增加对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为教师队伍进入企业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强实践”指的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如“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来丰富教学的内容;“重应用”指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采取“双证毕业”方式,将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企业认证证书引入进来,以此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2]

(二)建立“强基础、练技能、求创新”课程框架体系

中职学校借助本地机电产业的区域发展优势,成立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机电专业的特性进行整理归纳,设计出符合当地行业需求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强基础”指的是要保证机电技术专业群平台中所包括的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包括的知识内容要多样全面;“练技能”指的是设置专业化的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专业培养,突出专业特点;“求创新”指的是为学生设计一些和其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业发展方向以及最新资讯信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三)建设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水平鉴定及社会

技能服务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制造实训基地为了充分满足专业群的各类需求,中职学校应该整合校内外的资源,构建“基础知识模块化”和“实训工位项目化”的实训体系,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生产,进而达到实训的目的。中职学校联合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还能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机电学生,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四)学校和企业围绕机电、电梯、电子、汽修等专业共建信息化知识平台

中职学校要发挥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同时引入社会资源,构建专业信息化知识平台,丰富机电、电梯、电子、汽修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研发、创新学习的平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教学课题,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五)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专业群的教学需求,进行专职、兼职教师的分类,主动与企业构建一条交流通道,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骨干的“互聘、互兼”,以此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3]进而可以打造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专业群建设特色改革创新

(一)校企深度融合,以产促学

中职学校应该联合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项目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所有考核标准都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而对于学校来讲,可以将传统的理论型实践变成经营性实训,进而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围绕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职学校可以针对机电专业来设置一些特色选修课程,如智能仓库管理、自动化设备等,使得专业群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进而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专业群建设基础

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要建立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进行紧密衔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支持。[4]

四、专业群建设的预期目标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培养现代高质量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一)通过专业群建设,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建立和开展,要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使得每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都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进而形成机电技术专业共享教育平台,借助专业群来提升中职学校的专业水平,提高中职学校在教育领域内的排名。

(二)整合教学资源,改造课堂教学结构

中职学校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专业的教学资源,构建“群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得到创新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中职学校还要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深化“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学校和合作企业特点,设计出特色实训手册,制定具体的执行细则,不仅规范实训内容,还能保证实训的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

创新团队中职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借助专业青年教师“青蓝”工程,不断提高机电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其实践应用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各类专业大赛,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保证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专业群基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群内会因为工程对象的不同,出现很多种类的课程内容,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共同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所需的技术课程。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育模块,然后布置多种理论和实践任务,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训练,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奠定学生的专业群基础[5]。

(五)实施“1+X”证书制度,推进专业群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在中职机电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原来的“双证书”制度要逐渐过渡到“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也更加关注岗位特点,它并不是简单的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叠加,而是需要校企合作构建“课证融通”的生态体系,逐步将“1+X”证书融合到职业专业群构建中,从而真正实现技能、经验、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充分融合,更好地促进中职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五、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举措。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和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未来,中职学校应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施浩. 浅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践行工学结合的方式 [J]. 四川劳动保障, 2024, (05): 78-79.

[2]刘建华. “双高”背景下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J]. 职业, 2024, (02): 56-58.

[3]石贺元.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