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后现代透视:反思与重构的教育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2
/ 2

教师角色的后现代透视:反思与重构的教育启示

罗艳兰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研究生(昆明 6505000)

[摘要] 现代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主义和主体性的思想忽视了多元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而这些正是后现代哲学所强调的,并且后现代哲学回应其只破不立的缺点,强调破碎的同时要形成新的有机构成的世界观[1]。教师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在传统授课式的教育形式下,教师思想依然禁锢于过去,这些都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这需要教师去反思与重构自己的角色,摆正位置,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角色;后现代主义;反思;重构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在变化。后现代主义重视多样性、反对单一性的主体和话语、批判思维以及知识的相对性,这些理念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教师在课堂里的地位。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现在更多地被视为引导者、探索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者。这种观点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互动和灵活的学习环境。

一、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

汤因比用‘后现代’指称西方文明中的一个新的历史周期——西方统治告终,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天主教教权的衰落,非西方文化抬头、壮大。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强调个体经验和相对性,对传统的权威和中心进行解构和批判。在教育领域,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强调师生的平等和互动。后现代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非传统的权威和教导者。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主张消解教师权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此外,后现代主义教师观还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和相对性,而是由个体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建构的。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二、何为教师角色

“角色”一词汇聚了在古代戏剧中面具的物理特性和在现代社交互动中的抽象心理概念。这个词描述了一个从演出到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概念,涉及到人们在各种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责任、期望和行为准则[2]

而教师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可从属种差方法进行定义。在此框架下,笔者对“教师角色”这一概念的定义。属:教师角色归属于“教育职业”这一广泛类别,该类别包含的是那些承担教育和知识传递职责以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种差指的是教师角色的独特性质源于其责任与作用的多维度特点。具体来说这些特点包括,第一,知识传递。教师负责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学科知识,以支持其认知发展。第二,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教师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力方面的增长。第三,行为典范。教师通过其言行为学生树立表率,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第四,评价执行者。第五,教师设计和执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促进其学术和个人发展。据此,教师角色可被定义为在教育职业类别中,通过专业知识的传递、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模范行为的展现以及对自身继续教育的承诺,以满足教育目标的多维度活动参与者。

三、反思: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源于工业化社会的需求,被那个时代的政策制定者、教育家和社会领袖所定义和推崇。这一模式强调效率、一致性和标准化的知识传输,学校被视为生产线,教师则是知识的严格传递者,他们的任务是以直接教授和权威性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工业化社会对于规范化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首先,传统教育理念通常认为知识是确定无变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其次,传统教育理念倾向于把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标准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很少被视为心理支持者或者情感指导者;他们的角色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需求和社交技能发展的促进者。最后,传统教育理念较少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是优先考虑的事项,这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于时代。总结起来,传统教育理念制约了教师角色的多维性,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在新的教育趋势下,教师的角色转型将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革新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在知识不断更新扩展和社会需求迅速演变的当今世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需要反思传统的教师角色,因为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复杂互动[3]

四、重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在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视角下,解构教师角色涉及转变传统的权威知识传递者形象,采纳一种更为开放、合作和反思的姿态。教师需从单一的信息源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协调者和促进者,鼓励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这样的途径包括创新教学设计,积极采用问题中心学习、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思维等多元化教学策略,以及建立开放性课堂环境,以此鼓励学生的个人发现和思想的自由交流

[4]。通过这种重构,教师的角色将更加强调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的指导、支持和个性化学习的促进。

(一)教师的知识与话语的转变 

    后现代哲学认为知识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由特定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人们共同建构的[5]。在这种角度下,新的教师角色将更多关注课堂上的知识共建,而不单纯是传授知识。

教师扮演知识引导者和知识制造者的角色,既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知识来源,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知识和话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知识的相对性和情境化。教师的知识与话语的转变体现在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成为知识的合作生成者和批判性思维的引导者。这一转变倡导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的知识源泉,而是学习者与知识间的媒介,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质疑并建构知识。

(二)教师主体性与个体差异

    后现代哲学认为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构成真相的基础。新的教师角色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人差异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探索和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想法和体验。教师应提供场域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主体性[6]。在这样的转变中,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创造性和对教育的热情被强调,且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 教师主体权力的转变

后现代哲学关注权力的运作和效应。新的教师角色应该继续对传统权力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尝试打破这种结构的束缚。这也意味着教师应该挑战传统教学中基于权力与互动不足、知识积累不均和主观偏见的不公平。教师需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平衡课堂权力结构,并创造一个开放、平等和鼓励集体合作的环境。这样学生将更容易表达自己的主体性,并且成长为能够批判和掌握权力运作的人[7]。所以,教师在这个新角色中,有责任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得以听见,并在学习内容和过程中体现多元观点。

利用后现代哲学构建新的教师角色,促进教育系统向更加开放、灵活和跨文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对创新、个性化和全球化能力的需求。教师角色将成为知识分享、批判思考和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媒介,为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奠定坚实基础[8]。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角色重构,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革新,更是对教师认同和使命的重新定义,以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光武. 后现代哲学的批判性转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9-16.

[2] 王嘉陵.教育分析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折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0(05):70-76.DOI: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17.05.010.

[3] 赵冲.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转型升级的思想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1):8-12.

[4] 饶玮.失衡与重构:师生关系的后现代主义审思[J].教学与管理,2016(18):72-74.

[5] 刘婧.从统一性到多样性:后现代主义教学模式的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5):61-64.

[6] 田友谊,张悦.后现代视域下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与重构[J].江汉学术,2020,39(06):95-103.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0.06.010.

[7] 楚琳,贾卓超,史大胜.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民族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2):39-45.DOI:10.15946/j.cnki.1001-7178.2018.02.005.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5):61-64.

[8] 胡朝兵,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