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2
/ 2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措施

张静

临沂市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语文作为主要人文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顺利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鉴于此,文中以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为着眼点,分析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必要性,探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必要措施,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利用丰富的国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水平,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顺利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育不健全,这一时期也是培养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关键期。语文教师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传统德育教育,存在一定抵触心理。通过逐步渗透国学内容,对其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技工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优秀国学内容,在日常行为中践行诚信为本、孝顺父母等,潜移默化间将古代圣贤作为自身榜样,立德修养,逐步夯实学生的国学素养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丰富国学知识储备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时,采取单调的教学方式,即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素养培养,可以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学生学习时会有意识地积累国学素材。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国学素养,需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限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筛选工作,选择合适的国学知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国学素养,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情况,使得国学素养培养情况不理想。同时,语文教师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死记硬背方式,提升学生国学素养水平,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素养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素养,培养学生国学素养与创新思维。

二、国学素养培养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一些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加上课程重视度程度不足,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这就需要做好归纳分析,以便后期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落后

技工院校学校内部出现优秀教学人才流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情况,语文教学理念落后,未能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时依旧选择传统教学方式加上技工院校学生语文课程课时有限,大部分语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上课,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就可以,造成部分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意识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学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

很多技工院校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过自卑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自中学阶段起语文成绩就不好,进入到技工院校学校后,本身语文基础薄弱,难以理解老师所讲内容,随着教学难度增加,后期更是独木难支如果学生语文学习时频繁遇到挫折,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厌学情况进一步加重

(三)语文重视度的不足

语文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能力直接影响到后期专业能力提升,也是技工院校生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部分技工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出现过分放大专业课程的情况。一些学生到技工院校学校上学,本来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手艺,因此认为学好专业课程就行,语文课程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没有作用,学习语文也就没有意义。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的措施

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学素养,要选择合适的着眼点,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限制,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技工院校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国学素养的作用,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为:

(一)筛选合适国学内容,学习古人为人处世之道

国学经典中的儒家文化内涵,可以跨时空引发人的共鸣,启迪人的思想、拓宽文化视野。修身作为个人成长的基础,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如,未来工作要认真负责、无怨无悔,完成各种琐碎事情。同时,通过学习国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储备,掌握古人为人处世的哲学之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存在语文基础不扎实,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技工院校学校内,经常见到类似现象:学生考试不及格辱骂老师;被老师批评几句,转头就寻短见;同学之间因为小事恶语相向;迷恋游戏、网络小说无法自拔等。这些都是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究其根本,就是学生缺少正确是非观念与良好人文素养。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合适国学经典的教育内容,可以改变学生的道德、习惯及语言能力等,提升学生国学素养水平。同时,国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传统文化。

(二)主动挖掘国学素养,结合工匠精神培养

国学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读和审美的过程,要求学生既要能深入其中又要能感乎其外技工院校生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已到达一定高度,教师在开展国学内容时,既要能深入描绘的意境,又要能透过文本,对当时作者所处境地、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等进行清晰认知。通过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审美中逐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和深层次认知,从思想上领略我国国学精神之美。国学课堂上教师利用语言激发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夯实创新能力基础。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满足市场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请一些工匠大师到学校为学生讲课]。就如同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大国工匠一样,静下心来,听大师讲一下他们出名前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真实存在且亲身经历过,也是当前社会生活的楷模,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和督促效果。

(三)制定合理教学计划,有目的开展国学教育

我国之所以被称为诗词国度,是因为在漫长岁月发展中,不断涌现出各色杰出的诗人、词人以及他们创作的优美且感人至极的作品。而高中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诗词更是其中的经典,是在经受漫长时间洗礼后却依然熠熠生辉、闪闪发亮的佳作、国粹。于学生而言,这好比一场盛宴,而这一首首佳作就是宴会上的珍馐美馔,想要完美享用这一顿美餐,就必须具备一定审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审美要素、方向等进行梳理,通过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探究、体察我国文学之美。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类经典知识学习时,一定要目的性明确,且提前做好规划。

首先,不断加强自身国学修养的提升,做到有的放矢。很多教师在自己对国学经典理解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向学生传授知识,结果讲得一团乱,学生好似在迷雾中,分不清东西南北。凡是被称为经典的,必有其学术价值,在阅读时必然会从中获得感悟。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自身国学素养足够高的前提下再为学生授课。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计划。技工院校生本身底子薄,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其身心发展以及知识结构多方考量和选择,保证所讲内容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从而开展自主学习,融会贯通,切忌天方夜谭。如在学习《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身看法,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来理解、记忆和感悟,以此降低学习难度。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国学素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筛选合适的国学素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国学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工作,可以和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利用语文课堂这一渠道,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向市场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