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来自沪深A股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4
/ 2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来自沪深A股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田静蕾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失效,国内外上市公司的丑闻屡见不鲜,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恰当的股权结构直接或间接导致公司治理失败,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本文为探究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选取2017—2021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优化股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自动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以筹集大量的资金,同时改善公司的管理结构,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最佳的管理和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公司治理渗透到公司的所有活动和发展中,而股东结构的设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大大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活动的信心,有效扩大公司证券的分布,增加公司的潜在价值。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在逐步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并在这方面保护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之所以不能发挥作用,通常是由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二、研究假设

事实上,股权集中度是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它适用于所有股东,因为他们持有不同规模的股份,因此可以揭示出股权的性质。第一般来说,使用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份额被选作股权集中度的指标。第一股东的所有权一般有三种分布:相对平衡、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

股权集中度作为衡量企业股权离散程度的指标之一,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占比越高,股权集中度也就越高。根据利益协同效应,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中小股东的利益会与大股东趋同,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着想会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趋于企业未来长久可持续发展。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7-202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ST类公司、数据缺失的公司、金融保险类公司以及上市时间短于样本期的公司被排除在样本之外。所选的样本公司已经上市五年以上,表明其业绩良好,可以获得比较完整和有代表性的财务信息。最后,得到490家公司的2450条有效记录和总共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DIB数据库,应用Stata15.0和SPSS.25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2变量定义

3.2.1被解释变量

本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使用内部控制指数IC来代替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被解释变量。

3.2.2解释变量

股权集中度一般使用企业内部第一大股东给的持股比例所表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表示其股权集中度越高。所以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来表示股权集中度。

3.2.3控制变量

本文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在模型中选取了可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的5个变量,如:资产负债率(LEV)、资产报酬率(ROA)、总资产周转率(TAT)和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规模(SIZE)。

3.3模型构建

为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设定方程如下: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表1回归分析

IC

Coef.

St.Err.

t-value

p-value

[95% Conf

Interval]

Sig

CR1

.13

.03

4.33

0

.071

.188

***

LEV

-.039

.017

-2.36

.018

-.071

-.007

**

TAT

.024

.006

4.16

0

.012

.035

***

ROA

.389

.022

17.52

0

.346

.433

***

GROWTH

.01

.003

3.64

0

.005

.016

***

SIZE

.003

.003

1.06

.288

-.003

.01

Constant

6.335

.069

91.26

0

6.199

6.471

***

*** p<.01, ** p<.05, * p<.1

由表5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股权集中度CR1与内部控制指数IC的回归系数为0.13,P值远小于0.01,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随着股权集中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会随之提高的正向相关关系,同时也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LEV与IC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其P值为0.018,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从而降低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另外,ROA、GROWTH、TAT与内部控制指数的回归系数都为正,且P值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率、企业成长性、总资产周转率的升高都会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SIZE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是其P值为0.288,未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扩大企业规模也不一定能够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呈正向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导致第一大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从而更加强调公司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并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要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资本集中度越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如果股权集中度因第一大股东的消失而降低,势必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大股东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风险防范机制,但它与大股东的持股水平密不可分,可以有效地减轻各种管理控制活动的风险。因此,适度的大股东持股水平构成了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督功能。这是因为大股东可以对监事进行绝对控制,促使管理层遏制损害公司利益的违规行为,帮助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随着股东控制权的增加,相应的股份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分散,使公司更难以有效管理,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在保证股份一定程度集中的同时,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使其他小股东能够监督和控制大股东,从而提供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反过来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云.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3,34(05):150-152.

[2]杨仕勤,方永胜.内部控制视角下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以沪深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06):88-91.DOI:10.13420/j.cnki.jczu.2022.06.022.

[3]郝颖.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J].会计之友,2022(10):2-9.

[4]李平,李玥瑶.股权结构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J].决策与信息,2022(05):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