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9
/ 2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第一作者:张映东  第二作者:汪托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为了探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本文将重点围绕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与支持、汇报与总结、反思与反馈几个部分分析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探讨该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心内科;护理教学

引言

随着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心内科护理在临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也在持续增加,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预计未来几十年仍将呈增长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心内科护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升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临床护理教学的需求,传统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和临床思维的锻炼,在此背景下,基于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模式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被引入心内科护理教学中,该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尽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的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实施PBL模式,如何设计出符合教学需求的案例,如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现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1.确定教学目标

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这一步骤中,不仅要求教师根据心内科的教学大纲来框定总体目标,还必须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这一阶段,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审阅心内科教学大纲中的所有内容,逐条列出需要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例如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以及心力衰竭的护理原则等。接下来,设计一份详细的问卷或开展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评估他们在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现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调整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将“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细化为“能够在复杂病例中快速识别关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制定初步的诊断和护理方案”。教师还需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够有效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

2.设计案例

案例设计是整个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的临床情况选择或创作出典型的心内科病例,这些病例必须能够反映真实的临床挑战,并涵盖心内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教师首先要搜集大量的临床案例资料,分析和筛选出那些既具代表性又具有教育价值的病例,如一例复杂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或者一例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确保这些病例不仅能够展现出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还要能够呈现出患者病情变化的动态过程,以此来增加案例的复杂性[3]。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为每个病例设计多个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地思考和探讨。比如,在设计冠心病的病例时,可以设置“患者的症状变化可能提示哪些潜在的并发症?”这一类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

3.分组讨论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首先将学生按能力、知识水平等进行合理分组,通常每组4-6人,以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互补长短、相互促进。在分组后,教师应向每组分发设计好的病例,并详细讲解讨论的要求和目标。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首先进行病例的初步阅读,找出病例中最为关键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文献资料,逐步提出可能的诊断和护理方案,并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4]。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逐步聚焦于那些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查阅最新的文献或指南,验证和完善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思路。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引导与支持

在分组讨论进行的同时,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这一阶段,教师需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展,适时介入提供引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或解释关键知识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但要避免过多干预,鼓励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在讨论心力衰竭病例时,对于如何优化患者的护理措施产生分歧,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参考最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或提供一些实际的临床经验供学生参考。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确保讨论能够深入而广泛地展开。

5.汇报与总结

讨论结束后,进入汇报与总结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汇报的内容通常包括病例的分析、诊断思路、护理方案以及可能的预后。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还要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或挑战进行回应和解释[5]。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全面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如逻辑清晰、方案合理等,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如某些诊断思路欠缺严密性或护理措施不够具体。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中肯的建议,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要点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6.反思与反馈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进行反思与反馈,这是PBL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反思,探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体验、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系统的分析,识别出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优化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发现某些病例的复杂性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简化病例或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PBL教学模式能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中得以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7.结论

总的来说,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该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主动探索,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以致用。在推广此模式的过程中,需持续优化操作细节,使该模式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临床科室,发挥出同样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琦,雷新军,郝翔.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培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4,38(1):45-48.

[2]白雪蕾,李珂,乔林赏,范丽勇,王晓东.思维导图引入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心内科规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1):198-201.

[3]南金良,华晓萍,潘子旻,沈建.PBL教学法联合实时通讯工具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4,16(11):48-52.

[4]郑迪.多媒体病例联合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心内科临床实习生思维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3):65-68.

[5]燕建锋.观察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行情景式PBL教学的临床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2):72-75.

[6]李慧,任奎元.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2):219-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