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梁启超与陈独秀这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一生的大半岁月并不是用于研究学问,而是从事政治改革运动,试图改变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反抗外国的侵略.他们是引领时代潮流前进的思想家,是学者型的政治家.他们两人政治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改良派,一个是革命派,而且是终身的反对派.梁启超生于1873年,陈独秀生于1879年.从年龄看,两人相差只有六岁,无论怎样也说不上是两代人,但梁俨然是陈的启蒙老师.

  • 标签: 革命派 陈独秀 改良派 梁启超 侵略 学问家
  • 简介:<正>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甲寅杂志》第一卷第四号发表了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独秀”的名字从此见诸于刊物。这篇文章全文约四千五百字,结构严谨,文笔洗练,观点奇特。陈独秀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指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然后他分别对爱国心和自觉心作了阐述,指出中国人与欧美人对待国家的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中国人把国家看作“与社稷齐观”,爱国与“忠君同义”,

  • 标签: 爱国心 陈独秀 名字 章士钊 结构严谨 结论
  • 简介:<正>1848年,世界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从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时中国人并不知道马克思,过了很久,才有中文书刊介绍他的主义,但也是零零碎碎,夹杂着误解和歪曲,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又过了很久,直到1920年的前后,马克思主义才真正传入中国,中国先进人物才真正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一经认识之后,便执著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 毛泽东
  • 简介:<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针对

  • 标签: 陈独秀 九一八事变 中间势力 国民会议 国民党政府 抗日救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