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27±5.35)岁;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03±1.37)ng/ml,前列腺总重量80.3(70.49,96.78)g;术前残余尿量80(55,108)ml,最大尿流率(Qmax)(6.13±2.2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 (22,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 (5,6)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 (IIEF-5)评分(15.38±5.10)分。15例均采用三叶法技术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将剜除后的腺体整块完全推入膀胱,后用腹腔镜气腹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并经外鞘插入输尿管抓钳,钳夹固定膀胱内剜除后的腺体,在膀胱内快速电切。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输血、包膜穿孔、电切综合征、膀胱损伤、膀胱穿刺点撕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44(40,60)g,出血量(79.20±18.93)ml,剜除手术时间(54.13±10.88)min,电切时间(14.67±2.50)min,剜除效率(0.89±0.08)g/min,电切效率(3.26±0.36)g/min,膀胱冲洗时间(2.47±0.52)d,留置导尿管时间(3.73±0.80)d,术后住院时间(4.40±0.91)d。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1例。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IPSS 3(2,3)分,QOL 0(0,1)分,IIEF-5评分(20.12±2.30)分,Qmax(21.80±2.14)ml/s,残余尿量10(5,15)m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是未配备经尿道组织刨削器的单位行前列腺剜除的一种可选术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剜除术 耻骨上膀胱穿刺 电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发生泌尿系感染,24例)和未感染组(未发生泌尿系感染,76例);此外,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结石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出现结石复发,27例)和未复发组(未出现结石复发,73例)。分析肾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白细胞计数(WBC)+++的感染性结石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35、9.846,95%CI:13.853~20.643、8.075~12.972,均P<0.05,)。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455,P=0.235,95%CI:0.221~0.2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泌尿系感染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05,P<0.001,95%CI:6.224~14.853)。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304,P=0.134,95%CI:0.122~0.145)。结论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而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泌尿系感染。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以及结石复发的风险。

  • 标签: 肾结石 碎石术 感染 泌尿系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线路运行中应当定期开展校核二次接线工作,并且探索线路保护常用的电流方向保护方法,针对线路的CT三相通流模拟带负荷进行分析,并且总结装置动作的基本原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需求,利用电流互感器去模拟带负载的情况,从而对二次回路接线进行科学的校核工作,并总结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错误,从而制定了更加科学的改进措施,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微机保护二次回路接线的准确程度。本文针对CT三相通流模拟带负荷,探索了利校核二次接线技术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主变差动保护工作。

  • 标签: CT三相通流 模拟带负荷 校核 二次接线技术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建筑行业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强,则需企业对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严格的管理,以此来更好地与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相融合。基于此,本文对开展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重要性 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