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与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5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90例患者中,核酸阳性组46例,核酸阴性组44例,核酸阳性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5.4±2.8) d]和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10.0±3.8) d]分别短于核酸阴性组[(7.3±3.5) d和(12.6±4.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5、3.001,P=0.005、0.003]。核酸阳性组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比例[39.1%(18/46)]高于核酸阴性组[9.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P=0.001)。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主要症状均为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和乏力。核酸阳性组咳痰[37.0%(17/46)]和咽部不适[19.6%(9/46)]的比例高于核酸阴性组[18.2%(8/44)和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4.729,P=0.047、0.030)。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期发热比例[32.6%(15/46)]高于核酸阴性组[6.8%(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9,P=0.002)。两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清钾降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两组患者病变影像学均主要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时影像学进展期的比例[54.3%(25/46)]高于核酸阴性组[22.7%(10/44)],影像学转归期的比例[21.7%(10/46)]低于核酸阴性组[68.2%(3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2、19.645,P=0.002、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COVID-19患者在临床症状(咳痰、咽部不适和采样期发热)、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疾病的分型和影像学分期上存在差异,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低剂量CT应用及影像特点。由2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CT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以≥3分为临床诊断可接受。并记录CT辐射剂量,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肺部病变分布、形态、密度等特征及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改变。结果12例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中,咳嗽8例,发热4例,胸闷2例,呼吸困难、腹泻各1例。所有患者CT主观图像质量评分3~4分,平均3.46分,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DIvol为1.13~4.31 mGy,平均3.02 mGy。DLP为34.48~75.29 mGy·cm,平均55.48 mGy·cm。E为0.48~1.05 mSv,平均0.78 mSv。胸部CT表现单肺病变5例,双肺病变7例。磨玻璃影1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合并实变影7例,条索影1例,磨玻璃、实变及条索影共存2例。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妊娠合并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CT主要表现为双肺斑片状、片状磨玻璃合并实变影,积极有效治疗可完全康复,预后较好。

  • 标签: 辐射剂量 妊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了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8个中药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适用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痰热阻肺证患者,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热入营血,内陷心包证患者,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内闭外脱证和阳气暴脱之厥脱证患者,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参麦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注意监测。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药学服务 中药注射剂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阿比多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及健康科学论文预印本杂志网络平台(medRxiv)截至2020年4月25日收录的文献,收集阿比多尔治疗COVID-19、流行性感冒(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15篇文献(7篇队列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8篇RCT中6篇为"低偏倚风险",2篇为"中偏倚风险")纳入本研究。阿比多尔治疗COVID-19的8篇文献(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1项RCT)涉及809例COVID-19患者,其中阿比多尔组479例,对照组330例;阿比多尔治疗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7篇RCT涉及1 471例患者,其中阿比多尔组745例,对照组726例。阿比多尔组均采用阿比多尔治疗(0.15~1.2 g/d,疗程5~21 d),对照组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未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治疗COVID-19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比多尔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7%(109/152)比58.8%(94/160),相对危险度(RR)=1.30,95%置信区间(CI):1.01~1.67,P=0.04];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0.17,95%CI:-0.72~0.38,P=0.55);治疗第7天阿比多尔组与对照组胸部CT成像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2%(30/65)比50.7%(36/71),RR=0.88,95%CI:0.39~1.98,P=0.76];阿比多尔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39/231)比19.2%(47/245),风险差异=-0.03,95%CI:-0.10~0.04,P=0. 44]。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流感或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比多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44/745)比11.3%(82/726),RR=0.52,95%CI:0.37~0.74,P<0.01]。结论阿比多尔可有效提高2019-nCoV核酸转阴率,治疗COVID-19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治疗结果 安全性 系统评价 阿比多尔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因冠状动脉内膜增生或血栓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抗栓治疗无效的患儿,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对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现状、手术指征、桥血管选择及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2019年新都区居民人群死亡水平和特征,为制定疾病防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新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数据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9年新都区全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86.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7.9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单病种前5位死因依次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肺癌、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肿瘤前3位死因依次为肺癌、食道癌、肝癌。全区人口期望寿命为82.67岁(男性:80.13岁,女性:85.31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食道癌对居民生命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持续加强以改善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为主的主要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可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期病理改变及远期演变对临床诊治和长期管理尤其重要。现对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改变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栓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综合管理包括急性期积极的抗炎、抗血栓治疗,恢复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心肌缺血评估结果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期望通过积极治疗和系统管理改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整体预后。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抗炎治疗 抗血栓治疗 长期管理
  • 简介: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财会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也给财会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围绕如何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内融外引”改善队伍结构、建立“专家”团队、促进队伍的流动性,以及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 标签: 电力企业 财会队伍
  • 作者: 王亚翠 吴喜蓉 刘芳 尹青琴 李洁琼 王咏红 全舒婷 田雪 徐保平 申阿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 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 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 442/8 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χ2=16.11,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 107/3 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 335/4 958例) (χ2=7.85,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 254例)、39.76%(852/2 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 924例)、22.66%(537/2 370例)(χ2=315.15,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 088例)、37.71%(1 160/3 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 072例)、22.01%(318/1 445例)](χ2=509.89,P<0.001)。1 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 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 耐药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采取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心理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主血分数(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和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心理改善时间较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有优势(P<0.05)。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双心同治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 双心路径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艾滋病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照要求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1)经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CD4+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F值分别为8.426、6.374,P<0.05。(2)经治疗,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积评分和体重均有明显升高,尤其是6个月和12个月时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半年后病情稳定,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HIV
  • 简介:摘要: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需要采用BIM技术进行管理,该技术包括云制造和建设工程两种管理模型。在两种BIM管理模型的相互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完成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整个工程的高效分解,然后单独的完成独立的工程内容。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管理效能上的进一步提升,大幅度缩短建筑的工期,减少工程成本的支出,能够更好的促进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BIM技术 新型 装配式绿色建筑 应用
  • 作者: 梁静 刘芳 张亚萍 向慧玲 李春红 韩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助于代谢状态的改善,但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DAA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队列,探讨接受DAA治疗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观察DAA治疗后12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应用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s 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应用通过重复测定及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SUA、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尿酸降低定义为治疗后12周SUA较基线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变化比率定义为(基线-治疗后12周)/基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降低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61例慢性丙型肝炎接受DAA治疗的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占19.3%。eGFR < 60 ml/(min·1.73 m2)及人体质量指数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eGFR:OR = 0.123,P = 0.002;人体质量指数:OR = 1.220,P = 0.002)。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2周SUA水平明显变化(327.96比320.76比314.92,F = 3.272,P = 0.042),治疗后12周SUA、肝硬度、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P < 0.05。治疗过程中eGFR较基线升高比率与受控衰减指数下降比率是SUA降低的影响因素(eGFR:OR = 5 124,P = 0;受控衰减指数:OR = 0.010,P = 0.039)。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为eGFR降低及人体质量指数,通过DAA治疗病毒清除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尿酸 高尿酸血症 直接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水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样选取天水市范围内的4000例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所有妇女均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4000例妇女中检出率为22.00%。其中20岁以下人群中HP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36%。不同年龄组妇女的HPV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水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出率为%,其HPV感染原因与年龄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天水市 妇女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炎后B10细胞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为预防心肌炎诱导的心肌肥大探寻潜在的治疗策略。方法体内实验选取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检测心脏肥大相关指标,检测心肌炎小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量,流式分析对照组小鼠以及心肌炎小鼠心脏中B10细胞的改变。氯沙坦灌胃心肌炎小鼠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炎症程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检测心肌肥大,流式分析心脏中B10细胞改变情况。体外分别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IL-10处理新生小鼠心肌细胞,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B10细胞、血管紧张素Ⅱ+B10细胞+IL-10受体中和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B细胞处理心肌细胞,Annexin-V/PI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TNT蛋白水平。分别用氧化型HMGB1、还原型HMGB1和二硫键型HMGB1处理心肌细胞,检测C-TNT蛋白表达。结果柯萨奇病毒B3感染引起小鼠心脏肥大,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高表达,B10细胞一过性增多。氯沙坦处理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致B10细胞扩增,B10细胞通过产生IL-10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应激性心肌细胞HMGB1的产生,从而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减轻心肌肥大。结论B10细胞缓解心肌炎诱导的心肌肥厚,在心肌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B10细胞 心脏重塑 心肌肥大 IL-10 HMGB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