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轻型脑卒中患者23例,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给予直接取栓治疗,否则给予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入院时、治疗后12 h和治疗后7 d。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90 d时患者预后。安全性指标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22例患者成功再通,术后mTICI分级3级19例、2b级3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为3(2,5),治疗后12 h NIHSS评分为2(2,3),治疗后7 d NIHSS评分为2(1,2);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8,P=0.001),其中治疗后12 h、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预后良好患者16例(69.6%),预后不良患者7例(30.4%)。安全性方面,症状性颅内出血共出现2例,10例发生全身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大血管闭塞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轻型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桥接治疗54例,直接取栓治疗34例)、发病3.0~4.5 h入院66例(桥接治疗39例,直接取栓治疗27例)。分别统计比较发病3 h内、3.0~4.5 h入院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3 h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1)发病3 h内入院患者:与直接取栓治疗组比较,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更高(41.2% vs. 70.4%),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44.1% vs. 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为发病3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4.644,95%CI:1.238~12.805,P=0.041)。(2)发病3~4.5 h入院患者:与桥接治疗组比较,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病到腹股沟穿刺时间≤4 h者所占比例更高,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4 h为发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5.724,95%CI:1.192~11.676,P=0.024)。结论对于LVO-AIS患者,在较早的时间窗入院时,首选桥接治疗;而对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尽量保证患者在4 h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在4 h内,应首选直接取栓治疗。

  • 标签: 桥接治疗 直接取栓治疗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依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重复序列扩增引起的SCAs和由点突变引起的SCAs。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基因检测可进行疾病的诊断,但目前此病的治疗仍为世界难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尚无批准用于SCA的药物。严格临床前试验对疾病修饰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发病机制 治疗
  • 作者: 洪佳钰 李晓裔 代红源 王娜 罗璨 郑龙 龚道恺 周瑞玲 骆文静 胡波 刘书平 姚嘉嘉 卢祖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60,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阳 550002,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都 61007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 442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4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神经内科,荆州 434020,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中国淮河以南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24所医院收治的78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儿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78例患儿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9.53±5.44)岁,5岁以下者19例;有前驱事件者50例;颅神经受累者28例,自主神经受累者22例;需要辅助呼吸者5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不同年龄、发病至入院天数、临床分型、电生理分型、治疗方案及有无前驱事件、有无颅神经受累患儿间短期预后不良[出院时Hughes GBS残障评分≥3分]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主神经受累患儿中短期预后不良比例(31.8%)明显高于未受累患儿(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自主神经受累的儿童GBS的短期预后较差。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儿童 短期预后 自主神经受累
  • 简介:摘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致残性运动感觉神经脱髓鞘性神经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因为CIDP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目前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具体启动免疫损伤机制的致病抗原及作用靶点尚不清楚。本文将从细胞免疫的致病过程以及体液免疫中相关蛋白这两方面综述CIDP的可能发病机制。

  • 标签: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膜攻击复合物 接触蛋白-1 神经束蛋白155 神经束蛋白18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神经系统疾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诊治经过、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神经系统疾病合并COVID-19确诊患者3例、合并COVID-19疑似患者2例,均有COVID-19确诊病例间接接触史,年龄(76.4±9.3)岁。神经系统疾病分别为:脑梗死2例,脑出血、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各1例;急性病变1例,急性病变后遗症期3例,慢性病变1例;气道开放1例;肢体瘫痪4例,偏瘫和四肢瘫各2例。首发症状均为发热。所有病例均显示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胸部CT检查4例显示双肺病变,其中2例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3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例阴性。COVID-19发病至诊断时间(6.6±5.6)d。截至2月24日,2例死亡,3例仍在住院之中。结论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高龄、有运动障碍、气道开放、卒中患者可并发COVID-19,合并COVID-19后预后不佳,神经内科医师需早期识别,并注意加强防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