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使用现代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从而验证该护理方法的实际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位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其同意后,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正常普通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上述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护理管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并让病人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病人护理效果更好,护理工作的达标率很高,在95.1%到99.5%之间,病人对护理更加满意,在各个护理工作上的满意率很高,在95.2%到99.8%之间。对照组的病人护理效果一般,护理工作的达标率较低,在44.8%到86.2%之间,病人对护理满意程度一般,在各个护理工作上的满意率较低,在83.5%到91.3%之间。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能够比较。结论现代护理管理的方法对该类型病人的护理效果好,病人更满意,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现代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索,并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0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编码,单数号码患者为对照组,双数号码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制定对应护理风险预防措施之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为4%,而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几率为22%,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其属于特殊一类的群体,开展风险预防护理模式能够大大减少患者治疗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故的大致产生因素,并分析与防范肿瘤内科风险事件的护理方式。办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医院肿瘤内科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近50案例进行回顾性剖析,总结造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供与防范的办法。结论:近50例的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故主要涉及:化学药物外渗24例,跌倒或乱撞16例,院内传染7例,自杀3例。其中又以化学药物外渗事件较为多见,组间对比,差异更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3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应70例、65例,出院后分别予以常规院外护理、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相关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院外指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

  • 标签: 互联网 延续护理 脑出血 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疗法的实践效果。方法:研究期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筛选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共计5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纳入对照组,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科疾病 中医疗法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延续性服务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护理模式,这样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患者在住院期间开展密切的指导配合,患者在出院之后进行随访工作,使用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流程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使得护理的高效性和连续性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延续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运用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延续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间歇导尿 运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肢体活动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围术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昏迷患者CV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成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300例神经外科昏迷留置CVC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50例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法(采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昏迷留置CVC患者,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成效,明显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故而,要积极推行此护理模式,进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昏迷留置CVC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所发挥出的作用。 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 28 例脑梗死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按照实验开展的要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 14 例。 结果 :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由干预前的 37.85±3.12 分降低至 17.54±2.45 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干预前的 37.54±7.89 分升高至干预后 12 个月的 78.54±5.79 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 :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患者身体尽快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健康知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与单针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针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针组(n=10)和双针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针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针组穿刺至患侧茎突中点后缘,双针组则用两根射频针分别穿刺至茎突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 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 ℃、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针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针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针组和双针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结论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针单极射频治疗,双针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茎突 CT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