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4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无感染、肌腱磨损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较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桡骨骨折 Barton骨折 Die-punch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静脉吻合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及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科临床应用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方法对45指无法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进行再植。观察成活率,随访疗效。结果术后存活40指,坏死5指,成活率为88.8%;存活病例随访平均6个月(3~9个月),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1指,良17指,差7指;优良率84.4%。结论采用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方法再植无法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操作简单、可靠,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护理方便,方法有效。

  • 标签: 再植术 显微外科手术 末节断指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法通过构建NGF稳定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PTEN基因的siRNA瞬时转染NGF-BMSC稳转株,构建双基因修饰的BMSC。采用切断坐骨神经法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BMSC移植治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细胞组和双基因修饰组。采用SFI测定实验和肌湿重恢复率测量实验检测损伤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情况,利用Nestin-1免疫组化染色,HE和LFB染色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神经超微结构,检测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分化和再生能力。结果双基因修饰组BMSC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能力明显强于普通细胞治疗组(P<0.05);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局部能更好地存活,分布更广;双基因修饰组BMSC治疗后,神经分化能力更强,更能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再生。结论NGF基因的过表达和PTEN基因的沉默的双重修饰的BMSC,能够更好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分化和再生能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周围神经 再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双基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10例手指近、中节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创面大小为1.2 cm×2.0 cm~2.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0 cm~2.5 cm×4.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明显回流障碍而坏死。早期观察(48 h内):7块皮瓣的颜色较白,3块皮瓣术后当时红润。中期观察(48 h至7 d):7块白的皮瓣从第三天开始逐渐红润,无明显肿胀,无张力水泡,质地好,皮瓣质量接近生理性皮瓣;3块红的皮瓣有2块出现轻度肿胀及散在水泡,颜色变紫,水泡消退皮结痂。后期(7 d至2个月),2块有水泡的皮瓣约在7、8周左右脱痂,皮瓣完全存活,无坏死,1块颜色略深,质地较硬。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14个月,平均6.2个月,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采用TAM评价患指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受区恢复快,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动脉化静脉 组织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