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本院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粪肠球菌的毒力基因,分析其耐药性,以期为粪肠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血液及尿液标本,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出的非重复的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制备细菌DNA模板并设计出引物,利用PCR使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扩增;使用K-B对粪肠球菌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在消化内科粪肠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了8种毒力基因,分别是cylA基因(327bp)、cylM基因(742bp)、cylB基因(843bp)、cylL1基因(624bp)、ace基因(335bp)、efaA基因(180bp)、gelE基因(1200bp)、esp基因(933bp),大小与理论值符合;8种毒力基因是cylA、cylM、cylB、cylL1、ace、efaA、gelE及esp基因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5.71%、47.86%、45.00%、52.86%、15.00%、70.00%、63.57%、57.1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是77.86%、80.00%、36.43%、78.57%、56.43%、3.57%、17.86%,针对替考拉宁药物没有产生耐药性。结论:我院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粪肠球菌有8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5.00%~70.00%,细菌对替考拉宁无耐药性,对庆大霉素等其他常用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可供参考。

  • 标签: 消化内科 粪肠球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检测
  • 简介: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改变孩子价值观、认识观,提高孩子情商水平,挖掘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内的幼儿园教育大部分采用理论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心灵的塑造,而忽视了对孩子思维的开拓和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的分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改善幼儿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幼儿园 科学探究 组织策略
  • 简介:摘要: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包括合唱教学等多种方式。合唱的方式学生的音乐细胞被充分激发,音乐潜力也能充分的展现出来。因此合唱教学可以让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显得更加有意义。

  • 标签: 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有效性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因为游戏教学方式是适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情况的。在当前音乐教学的背景下,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手段得到更新和发展,需要探寻出一条更加适应当前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音乐游戏逐渐走进课堂。因为游戏的方式是和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认知音乐的魅力,同时注重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 标签:   小学教学 音乐教育 游戏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的改革正在不断进行,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自主游戏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和方式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能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自主游戏主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所以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回应不够科学。教师科学的观察和回应幼儿会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对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回应及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教师改善观察和回应方式提供借鉴,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加强。

  • 标签: 自主游戏 幼儿教师 观察与回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神经消融术在治疗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脏神经消融术治疗的39例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22例诊断为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诊断为窦性停搏,6例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3例患者同时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1例患者同时有窦性停搏和窦性心动过缓。术前通过直立倾斜试验及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证实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升高。经左心房心内膜途径完成左上神经节丛、左下神经节丛、右下神经节丛和右前神经节丛的消融。术后常规临床随访,每6个月复查1次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经过(30.6±23.5)个月的随访,8例患者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例数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对39例,P<0.000 1)。术后12个月最低心率由(39.9±9.0)次/min升至(48.2±12.6)次/min(P=0.008),平均心率由(66.3±10.3)次/min升至(74.6±12.1)次/min(P=0.001);术后24个月最低心率由(40.4±9.0)次/min升至(50.8±10.0)次/min(P=0.001),平均心率由(64.3±8.6)次/min升至(70.8±12.0)次/min(P=0.047)。除2例患者存在局部穿刺点血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心脏神经消融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主神经失衡导致的间歇性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心脏神经消融术 缓慢性心律失常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停搏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左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左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昼间DC(DDC)和夜间DC(NDC),并记录晕厥复发事件,并将患者分为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DC、DDC和NDC的相关性,并分析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GP消融中诱发进而消除迷走反应,其中左上GP 38例,左侧GP 12例,左下GP 19例,右下GP 12例,右前GP 22例。7例患者未诱发迷走反应,术后也有晕厥发作。相关性分析提示各个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和基线DC、DDC和NDC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随访节点的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与术后1 d的DC和DD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与复发晕厥组相比,未复发晕厥组患者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心房GP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VVS患者晕厥复发,其中左上GP和右前GP的消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 左心房 自主神经节丛 心率减速力
  • 简介:摘要:发展性课程评价是当下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也是完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育结构的关键部分,以此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之质量,为培养全素养和全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当下发展性课程评价实施和构建之中过于强调选拔机制,使得考试成绩变成了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和开展发展性课程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站在客观角度思考教育发展方向,并提升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 标签: 学前教育 发展性课程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外科矫治术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临床及三维基质标测特征,并分析射频消融术对其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阜外医院住院的TOF术后室速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行右心室电压基质标测,其后根据低电压区域进行线性或片状射频消融。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三维电生理基质标测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等。射频消融即刻成功定义为完成线性或均质化消融或术中诱发室速为消融终止且不可再次诱发。术后3、6个月及之后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为心脏性猝死(SCD)及室速复发。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0例TOF外科术后的室速患者,其中男性14例,年龄(35.8±11.8)岁。心电图发现23种形态的室速,其中19种为右心室流入道出口形态,临床表现以心脏杂音(19例,95%)及晕厥(4例,25%)最常见。20例患者基质标测表现为右心室流出道局域性或弥漫的瘢痕或低电压区。术中诱发室速6例(30%),其中5例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术中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95%(19/20)。随访时间为(31.1±17.7)个月,术后6例(30%)复发室速,其中5例接受再次射频消融,随访期间未再复发室速。结论窦性心律下电压基质标测是TOF术后室速可行的标测方法。线性或片状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较高。首次射频术后复发率仍偏高,再次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法洛四联症 大折返 右心室流出道 解剖峡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于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共计4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对照研究分组方式,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期间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舒适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P

  • 标签: 舒适护理 子宫肌瘤 围术期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妊高症孕妇实施遇见性护理方法的效果就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妊高症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各39例,其中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比组(P<0.05);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妊高症孕妇实施遇见性护理方法可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实现对血压的控制和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妊娠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手段,对幼儿思维启蒙起到关键作用,是有效推动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发展的主要方式。幼儿园科学化教学方式将极大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得幼儿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所在,而并不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因此幼儿园科学化办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原本课程的开发将极大化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幼儿园能够从学生出发构建多样化教学课程,提升幼儿园教育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在幼儿园原本课程开发之中如何融入多元文化,使得文化性得以在幼儿园教育之中进行传承和发扬,让学生能够在文化活动之中感受到课程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多元文化 园本课程 开发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及居民用电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在电力行业中,其基础性工程便是输变电工程,对于电力行业而言,输变电站工程质量的提升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给予输变电工程质量高度重视,那么极有可能给整个电力行业安全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得电力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失去安全运行的保障。为此,明确影响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因素极为重要,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严格控制,以此确保输变电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某些关键技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技术问题存在,从而影响了整体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本文对输变电工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阐述了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标签: 输变电工程 施工质量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