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7月选取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智谋理论的干预措施。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C-PTGI、CD-RISC及C-ERR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799、-4.593、-4.433;P<0.01)。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调整反刍性沉思水平,提升患者心理弹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智谋理论 中青年 创伤后成长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患者术后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HVR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性、治疗安全性3个层面的指标。结果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4个维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性方面,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提高老年MHVR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提升老年患者的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华法林 抗凝 延续性护理 家庭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计量型饮水机联合个体化限水治疗方案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使用计量型饮水机联合个体化限水治疗方案进行饮水管理;对照组使用常规限水治疗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限水治疗合格率、舒适度口渴评分、入院前后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规范饮水合格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渴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型脑利钠肽前体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计量型饮水机联合个体化限水治疗方案,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计量型饮水机 限水治疗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理念下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经全科理念下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开展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血压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DBP、SBP水平均下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护理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干预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均增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理念下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调节患者血压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科理念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高血压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心血管内科成立研究小组,查阅心血管内科专科疾病的诊疗及护理指南,参考已有的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筛选出护理质量问题,制订出3项重点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即血管活性药及高危药物外渗率、低分子肝素注射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及介入穿刺伤口出血、血肿(动脉)主动发现率。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分析、改进,进一步对科室内护士进行培训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2016—2018年度3项监测指标数据。结果心血管内科2017年3项指标相比2016年均有改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3项监测指标数据均较2017年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专科护理质量展开持续改进,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持续质量改进 专科护理 质量监测指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OSCE构建应用型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护理人员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两组,各70例。两组护理人员均进行为期半年的理论学习,并进行1年的专科轮转,进行临床常规培训;研究组加用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比较两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综合满意度测评成绩,并分析研究组对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的认同度。结果研究组各项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满意度测评考核得分(92.73±2.87)分,高于对照组(85.39±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的各方面认同度均较高。结论基于OSCE考核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OSCE 应用型 护理专业特色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循迹追踪法对心血管护理质量的控制,为制定心血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分时间段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及PBL法(观察组)对心血管科护士进行教育,并采用循迹追踪法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第3、6、9、12个月心血管护理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9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联合循迹追踪法可有效提高心血管护理质量,为心血管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PBL 循迹追踪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方法本文观察75例AMI患者,有23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4例为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9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23例患者中7例死亡,16例存活。结论患者AMI后低血压病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持续性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以及纠正低血压容量状态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