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得信息的交流、储存、使用等更加的便利化,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造成了网络安全问题成了较为显著的问题,且随着社会知识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于信息资源的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针对当前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优化管理、应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等措施,来降低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进而能够实现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网络中各项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

  • 标签: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应用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亟需转换治疗,即手术治疗或药物拯救治疗,后者包括英夫利西单抗、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治疗。上述某一种药物治疗方案失败后,选择另一种药物的拯救治疗方案即为序贯拯救治疗。本综述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国际上拯救治疗(特别是序贯拯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中选择序贯拯救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证据。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抵抗 拯救治疗
  • 作者: 唐颢 谭蓓 周炜洵 钱家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成人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由结肠壁先天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起病隐匿且较为罕见,缺乏有效客观检查手段。此病偶可继发肠道溃疡,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充分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需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溃疡 难辨梭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治疗相关(irAE)结肠炎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irAE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葡聚糖硫酸钠(DSS)组3只、DSS+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组4只,DSS+抗PD-1+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组4只、DSS+抗PD-1+抗CTLA-4+LGG组4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菌群干预。通过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染色CD4+、CD8+和FoxP3+调节T细胞。结果与DSS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组小鼠第9天体重[(87.40±1.79)%比(94.57±0.53)%]和结肠长度[(5.33±0.27)cm比(6.63±0.12)cm]较低(P<0.05),DAI评分(2.66±0.24比0.89±0.48)、结肠组织病理评分(12.50±1.04比5.67±0.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73±1.68比0.91±0.40)较高(P<0.05);CD8+T细胞(156.80±8.84比89.00±6.66)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103.80±2.66比48.33±3.18)较多(P<0.05)。与DSS+抗PD-1+抗CTLA-4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LGG组小鼠DAI评分(1.83±0.17比2.66±0.24)、结肠组织病理评分(8.75±0.63比12.50±1.04)、炎性因子TNF-α(1.32±0.18比6.73±1.68)均较低(P<0.05);CD8+T细胞较少(97.75±3.75比156.80±8.84, P<0.01),FoxP3+Treg细胞较多(126.00±8.33比103.80±2.66, P=0.046)。结论DSS联合抗PD-1和抗CTLA-4成功构建小鼠irAE结肠炎模型,补充LGG通过调节Treg细胞减轻irAE结肠炎。

  • 标签: 结肠炎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鼠李糖乳杆菌 T细胞免疫
  • 作者: 谭蓓 唐颢 任新渝 周炜洵 钱家鸣 张力 张晓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分析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关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特征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抗PD-1相关性结肠炎的病例系列研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病情复发时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表现,以及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岁和69岁,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炎性指标升高,内镜下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伴糜烂,病理示隐窝结构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达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肠道菌群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和病情复发可操作性分类单元组成存在差异。激素治疗后α多样性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均下降,菌门水平拟杆菌门增加,厚壁菌门减少,菌属水平拟杆菌属增加,瘤胃菌属减少,乳酸杆菌属为潜在有益菌属。结论抗PD-1相关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内镜和病理表现相应变化,同时存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主要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

  • 标签: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结肠炎 临床特征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累及肺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播散性感染,消化道受累很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不洁饮食史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多发不规则溃疡,粪便和结肠活检组织萋尼法和荧光法抗酸染色阳性,经三联药物治疗6个月后基本达到结肠黏膜愈合。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