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尖及主动脉置换手术中保留瓣膜结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左心室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实施二尖置换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瓣膜结构分为保留组45例(术中保留瓣膜结构)、全切组52例(术中二尖腱索全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随访3和6个月的一般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功能定量指标;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心尖长轴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室短轴整体圆周应变参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1.8±11.3)和(43.3±10.6)岁,男性分别占58.0%(26例)和44.0%(2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57.8±4.5)和(78.6±6.7)min,均长于全切组[分别为(48.1±4.4)和(48.1±4.4)min](均P<0.05);保留组患者停机时左心房压为(8.4±1.8)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全切组的(11.3±2.5)mmHg(P<0.001);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测定值、二尖环室间隔侧应变率、二尖环左室壁侧应变率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均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LVEDD、LVEF分别为(44.7±4.0)mm和(45.5±4.2)mm,(56.5±4.9)%和(58.8±5.0)%,均大于全切组的(42.7±3.6)mm和(42.7±3.6)mm,(54.5±4.6)%和(56.3±4.8)%(均P<0.05);保留组术后3个月的LVESD为(32.6±3.2)mm,大于全切组的(31.2±3.4)mm(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Tei指数分别为1.0±0.2和0.8±0.2,均低于全切组的1.2±0.3和0.9±0.2(均P<0.05)。结论二尖置换手术中保留瓣膜结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左心收缩能力。

  • 标签: 体外循环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瓣膜下结构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主动脉阻断时间
  • 简介:摘要: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的环境,钢结构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对其在施工过程和中后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和未来应用中,由于地应力腐蚀、空气腐蚀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导致钢结构的腐蚀,对所有建筑物的安全都非常有害。因此,有必要做好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防腐处理,把握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要点,合理减少钢结构的腐蚀。

  • 标签: 建筑钢结构 防腐技术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中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家族构件1A(HIGD1A)的表达及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57例患者中HIGD1A的表达,收集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组间比较采用。结果HIGD1A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组为93例(59.2%),高表达组为64例(40.8%)。HIGD1A高表达组在Ⅰ~Ⅱ期的表达率为50.6%,明显高于在Ⅲ~Ⅳ期中的表达率(49.4%,χ2=6.115,P<0.05)。在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HIGD1A低表达组的OS为(73.6±3.5)个月;HIGD1A高表达组的OS为(89.5±3.0)个月,明显高于HIGD1A低表达组(χ2=11.183,P<0.05)。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HIGD1A[风险比(HR)=0.315,95%可信区间(CI)=0.135~0.738,P<0.05]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GD1A的表达有助于评判结直肠癌的预后。

  • 标签: 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家族构件1A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不仅是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是适应新技术对教育进行变革的必由之路。用更聪明教学内容来协助教学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达到更准确、更有耐心的智能导学效果,以学科素养为指导,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信息科技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渐形成"智教"-"精"-"准"的教学模式。用精确的数据分析来描绘学生的学情画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薄弱知识点,展开有针对性的纠错、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 标签: 减量增效 作业设计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