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腹症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和相关的并发症或疾病现象,比如“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由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引起”,这样的诊断是完整的、准确的。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变发展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以及病人能否耐受手术,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仅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或暂时安全度过急性期,病情缓解后,再行择期手术。

  • 标签: 急性腹痛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腹腔出血通常发病甚急,故外科医生平时需综合各方面知识,并积累经验,方能有条不紊的做出诊断,迅速处理。目的讨论腹腔出血临床诊疗思维。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体征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腹腔出血病例,除炎性病变外,多需手术治疗。选择性腹腔内动脉造影(SAG)不仅可显示出血部位,同时能栓塞动脉止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再次正中开胸行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接受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的5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45.4±12.7)岁。首次正中开胸手术的病因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次手术的指征残余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直径超过55 mm、主动脉瘤扩张、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吻合口漏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全麻,正中开胸下完成,顺行性单侧或双侧脑灌注完成支架象鼻置入和弓部替换手术。结果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5例(9.1%,5/5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除死亡病例外,术后脑部并发症2例(2/50,4%),脊髓损伤(一过性截瘫)5例(5/50,10%);呼吸机辅助14~42 h,中位时间17 h,8例(8/50,16%)超过48 h;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2例。完成随访45例(90%),随访(25.9±11.2)个月(10~47个月),期间因脑并发症死亡1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结论再次正中开胸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弓部病变安全有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再次正中开胸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 支架象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60岁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患者139例,男90例(64.7%),女49例(35.3%);年龄(65.1±3.8)岁,最高龄者80岁。所有患者均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急诊手术123例(88.5%),限期手术16例(11.5%);累及弓部的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根部手术方式分为Bentall手术、Wheat手术、David手术和单纯升主动脉替换,弓部手术方式分为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经典孙氏手术、改良孙氏手术(岛状吻合);术后根据上下肢测压(压差≥40 mmHg,5.33 kPa)决定是否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处理。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5.0%),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3.6%),呼吸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各1例(0.7%)。术后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损伤19例(13.7%),低氧血症17例(12.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5例(10.8%)。结论外科手术仍是高龄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的首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高龄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疾病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12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60例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和60例研究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讨论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5%比对照组25%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低,但手术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癌疾病可考虑给予腹腔镜手术,其创伤性小,对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出血量较少,应用性和推广性好。

  • 标签: 胃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探讨首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关系,再次手术指征、体外循环策略、术中技术细节以及术后早中期结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8例患者接受29次再次正中开胸近端主动脉手术。全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5.1±12.7)岁。马方综合征15例(15/29,51.7%),白塞病3例(3/29,10.3%)。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包括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Bentall手术和升主动脉替换术,同期孙氏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再次手术指征为:急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远端扩张、近端主动脉瘤、吻合口漏、炎性主动脉病变致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合并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脓肿。再次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Cabrol手术,Wheat手术,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手术,吻合口漏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孙氏手术),升-右股动脉转流,腹主动脉替换。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死亡1例(3.4%),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双肺实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死亡。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2例(6.9%),1例经ECMO辅助后痊愈,1例术后半年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10.3%),肾衰需要透析3例(10.3%),下肢轻瘫1例(3.4%),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1例。1例患者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开口瘤样扩张行Cabrol术,术后1年再发A型夹层行再次孙氏手术。结论心脏和主动脉手术后的再次主动脉近端手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术中顺利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有效的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主动脉疾病,特别是马方综合征患者再手术的可能性较大,要严密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避免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适于复杂弓部二次手术。

  • 标签: 再次主动脉手术 吻合口漏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术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凝血功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IE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38例I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Th17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sICAM-1及凝血功能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P selectin,sP-SLT)]浓度,并对两组间相关指标的浓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29.88±6.49)、(14.89±3.31)、(21.89±3.01)、(563.26±67.3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6.56±4.11)、(7.52±2.34)、(12.91±1.01)、(423.38±56.4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0、10.74、17.20、49.48,P均<0.05)。观察组术前血清sICAM-1、sP-SLT浓度[(1 247.57(581.39,1794.66) μg/L、(60.29±6.61)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8(405.68,954.47) μg/L、(27.37±5.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37、t=22.30,P均<0.05)。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16.19±4.07)、(7.73±2.40)、(13.83±0.94)、(425.33±52.12) ng/L]较术前[(29.88±6.49)、(14.89±2.31)、(21.89±3.01)、(563.26±67.36) ng/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2、13.25、15.76、9.98,P均<0.05)。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sICAM-1、sP-SLT1浓度[(901.46(472.15,1 276.58) μg/L、(30.70±5.31) mg/L]较术前[(1 057.26±463.06) μg/L、(60.29±6.61) m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6、t=21.51,P均<0.05)。结论在IE患者中Th17相关因子、sICAM-1及sP-SLT呈高浓度表达,同时术后上述因子浓度降低,提示以上因子可能作为辅助诊断、评估IE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因子。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Th17相关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