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先秦以来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大致呈现如下趋向:先秦时期为随遇而安的士子、秦汉时期为位高权重的官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忧家顾族的家长、隋至晚清时期为科举落第的文人。民国时期为无法理解的思想异俗者、难以置信的行动激进者、地位卑微的文化传播者。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为备受政治影响的文化人、回归传统的文化人、开始趋向经济的文化人。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就外在表象来看,经历了一个由支配阶级到支配阶级中的被支配阶级,再到有文化的普通社会民众和普通社会民众的演变过程;就内里本质来看,则经历了一个由自决生成到官方派生,再由半官方派生到自我确证的演变过程。

  • 标签: 帝王时期 民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 普通社会民众 教师身份认同 历史流变
  • 简介: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支配阶级眼中的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在经历了"有知识的无产阶级劳动者、会操作的现代教育生产者、肯奉献的准国家公务员、可望及的专业技术工作者"四个发展阶段后,大致呈现如下特征: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具有外在强制性,这一属性及其强弱随整个社会民主、开放、多元化进程的增强而呈逐渐递减趋势;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取向经历了一个由侧重教师身份认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向侧重教师身份认同的职业、专业性转变;支配阶级眼中教师身份认同的支配方式是通过赋名与加薪来进行的,并且功效明显体现在后者上;支配阶级眼中的身份认同及其规范功能,除有效支配并对教师的身份认同构建施以正向影响之外,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负面影响便是致使教师整体身份认同取向的异化与迷失。

  • 标签: 支配阶级 教师身份认同 流变 历史考察
  • 简介:全球化背景之下,缘于经济文化的同质化倾向、中国文化发展的相对式微、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相对不力,如何加强当代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需要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文章立足于国际视角,试图借助文献分析与逻辑思考,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化、本身价值,从国家层面以及教育人身负的文化传播责任着手,对这一问题展开剖析,建立认知体系。

  • 标签: 全球化 传统文化传承 教育 责任
  • 简介: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几近丧失、内在根本质素招致否定、社会身份角色日益游移不定。为确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必要从外塑和内砺两方面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感,确保其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上得到有效归属。

  • 标签: 乡村教师 他者规训 自我迷失 身份认同危机
  • 简介:一、借鉴:比较教育研究向度的确立其一,从历史进程看,借鉴之首要地位是比较教育学史赋予的。首先,比较教育产生的初衷便是借鉴。其次,历来的比较教育学家也都较重视借鉴作用。再次,比较教育在各国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也是借鉴。其二,从现实情况看,借鉴之首要地位是由比较教育诸功能、目的的关系和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首先,借鉴目的及其功能是比较教育其他诸多目的、功能的原生者。

  • 标签: 比较教育研究 借鉴 向度 中国 历史进程 教育学史
  • 简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在显性课程上主要表现在课程计划中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课时比例少和教材编纂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足两方面。为此,我们应当改进课程计划,在课程目标上充分挖掘并体现传统文化因子,在课程和结构上调整并增加传统文化的学科和课时比例,在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拓展并加深传统文化知识素材。

  • 标签: 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传承 显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