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arrett[基于预计的角膜后表面散光(PPCA)]、Barrett[基于测量的PCA(Measured PCA,MPCA)]、EVO 2.0、Kane、Næser-Savini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正常眼轴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304例(304眼)。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700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散光,术后1~3个月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用矢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散光预测误差(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中位数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以及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以内的眼的百分比,使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评估公式之间MAE的差异。结果:Kane的MAE均低于所有公式(P<0.001)并且PE在±0.50 D以内的比例最高,为54%,其次是Næser-Savini(47%),Barrett (MPCA) (44%),Barrett(PPCA) (42%),EVO 2.0(39%)。Næser-Savini、Barrett(MPCA)、Barrett(PPCA)和EVO 2.0的MAE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Næser-Savini、Barrett(PPCA)、Barrett(MPCA)和EVO 2.0相比,对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采用Kane计算器计算Toric IOL度数可以减小PE,提高Toric IOL矫正效果。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散光 Toric IOL度数计算公式
  • 简介:摘要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术后后囊膜混浊(PCO)以及人工晶状体(IOL)位置异常已成为影响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将从囊袋弯曲角度阐述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和IOL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囊袋弯曲是术后囊袋和IOL锐利边缘贴合形成的屏障结构。完全黏附型囊袋弯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而且提高IOL稳定性(包括轴向位移、偏心、倾斜及旋转等)。现立足于囊袋弯曲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分型,阐述了其预防PCO和维持IOL稳定性的机制,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供思路及可行措施。

  • 标签: 囊袋弯曲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在不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如Holladay、SRK/T、Haigis、Hoffer Q、Olsen、Barrett Universal I公式等)中预测方法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并且ELP在白内障术后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IOL的材料和形状,撕囊口的形状和大小,撕囊的方法,患者本身的情况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09-414)

  • 标签: 白内障 有效晶状体位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是指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有效位置,对于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计算尤其重要,如今有许多研究发现了新的ELP预测方法,比如术前晶状体赤道平面预测ELP,沟到沟(angle to angle,ATA)预测ELP,术中前房深度的测量预测ELP,晶状体前后表面深度预测ELP,术前晶状体三维重建预测ELP,甚至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来预测ELP等。随着研究深入,对ELP的预测方法更加准确,不仅普通的白内障手术效果更加优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睫状沟植入IOL,角膜屈光术后植入IOL,多焦点、散光IOL植入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未来,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升以及预测方法的演变,白内障手术会更加精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2-17)

  • 标签: 白内障 有效晶状体位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和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549,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edAE值最小(0.35 D),SRK/T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8.307,38.779,112.997;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2.284,90.924,39.387;均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7.389,57.643,52.845;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结论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02-511)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人工 轴长度,眼 屈光,眼 体层摄影术,相干光 生物测量学 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及角膜屈光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以及后表面屈光力(Kp),按照厚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屈光力(KGOF)及角膜屈光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屈光指数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屈光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预算的准确性。

  • 标签: Pentacam 角膜屈光指数 角膜屈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