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是利用光照射被光敏剂浸润的角膜,诱导角膜中胶原纤维之间以及胶原和其他基质蛋白之间形成共价键(即交联),从而增加角膜硬度并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一种光化学方法。传统的核黄素-紫外光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术(UVX)是以核黄素作为光敏剂,370 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但不良反应和局限性也不可忽视。玫瑰红-绿光角膜胶原交联术(RGX)是一种新的CXL技术,以孟加拉玫瑰红作为光敏剂,然后用532 nm的绿光进行照射,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和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现将从RGX的原理和过程、安全性与有效性、与UVX的比较及其在眼部的应用研究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胶原交联术 孟加拉玫瑰红 圆锥角膜 感染性角膜炎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可以用于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角膜融解和角膜基质水肿等病变。临床上常用的CXL方案为核黄素-紫外光交联,角膜中的核黄素浓度和分布是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角膜中核黄素浓度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成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无创实时检测、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法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MALDI-IMS)等,不同方法之间结果可能存在差异。现对目前研究中的核黄素浓度及其检测方法做一概述。

  • 标签: 核黄素 浓度 角膜胶原交联术 共聚焦显微镜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和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549,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edAE值最小(0.35 D),SRK/T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8.307,38.779,112.997;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2.284,90.924,39.387;均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7.389,57.643,52.845;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结论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02-511)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人工 轴长度,眼 屈光,眼 体层摄影术,相干光 生物测量学 算法
  • 简介:摘要二次谐波(SHG)成像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无需染色、无光毒性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眼部的角膜基质、小梁网、巩膜和神经节细胞轴突中的微管等结构主要呈高度非中心对称,可以采用SHG成像直观地评估。SHG成像在角膜扩张性疾病、角膜感染和青光眼等眼病的诊治方面已有初步应用。现对SHG的产生原理、成像特点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二次谐波成像 生物力学 角膜 巩膜 胶原纤维
  • 简介:摘要角膜具有各向异性、非线性和黏弹性等复杂的生物力学性能,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力学在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体角膜与在体角膜的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探索在体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方法对角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在体测量的仪器主要有眼反应分析仪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但二者只提供角膜整体的生物力学参数,无法精确反映角膜局部性能。Brillouin显微镜使用低功率近红外激光束聚焦到角膜组织,通过分析角膜的返回信号谱来确定组织的纵向模量,可实现角膜各部分生物力学性能的在体无接触测量。现就Brillouin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安全性,与其他设备的比较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等做一综述。

  • 标签: 角膜 生物力学 Brillouin显微镜 圆锥角膜 角膜交联术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校标法和分布法以计算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VF-11R-CN)用于日常低视力白内障人群围手术期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MCID),基于MCID值比较不同特点人群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的改善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术前日常低视力白内障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VF-11R-CN量表调查,且术后调查时增加校标条目。通过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术前术后的得分差异和效应值来评估VF-11R-CN量表的适用性。分布法测定MCID值时采用0.5个标准差(SD)和1.96个测量标准误(SEM)进行估算,校标法测定MCID值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估算。在应答者分析中计算MCI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不同特点人群基于MCID值的VRQol提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共8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受试者围手术期VF-11R-CN量表得分变化为(399.51±234.92)分,视力变化为(0.65±0.36)。量表术前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均为1.18%,术后地板效应为22.35%。受试者术前VF-11R-CN量表总分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01),VF-11R-CN量表的效应值为1.63。基于0.5个SD和1.96个SEM的MCID估值分别为122.23分和123.10分;校标条目的得分增加1分,围手术期得分变化下降106.17分。平均化分布法和回归分析法得到的MCID值为117.17分。受试者中术后得分超过MCID值者76例,占89.41%,MCID值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性为46.67%。不同性别间、单种眼病与多种眼病间及手术前视力(以LogMAR 1.3为界)间术后VRQol提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0.88、0.27)。结论VF-11R-CN量表适用于中国日常低视力白内障手术人群术后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估,手术的MCID估值为117.17分,MCID估值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 低视力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最小临床意义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国人版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生活质量量表(CLIQ)并评估其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英国原版CLI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形成国人版量表。选择2015年4─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5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再随机选取20例由2名调查员分别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1例。视功能维度因应答率小于50%被删除。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眼部症状维度为0.68,便利性、经济和情感维度均>0.7,量表Guttmann Split-Half系数为0.89,眼部症状、便利性、经济和情感维度分别为0.75、0.78、0.65和0.93。认知维度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n Split-Half系数均为0.49故被删除;删除条目20后健康关注维度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n Split-Half系数分别为0.68和0.73。2名调查员之间的评分结果高度相关(r=0.87~0.99,P<0.001)。各条目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量表的平均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因子分别对应各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60.43%。眼部症状维度与年龄(r=-0.153,P=0.03)和戴镜年数(r=-0.167,P=0.018)轻度相关,情感维度与戴镜年数轻度相关(r=0.209,P=0.003)。量表总分在不同戴镜年数[(3.60±0.34)年vs.(3.71±0.32)年,P=0.026]、每月戴镜天数[(3.60±0.33)dvs.(3.70±0.33)d,P=0.041]和无/有眼部症状(3.71±0.32vs. 3.60±0.34,P=0.021)的配戴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镜配戴者的经济维度得分高于硬镜配戴者(t=2.588,P=0.017)。结论:删去视功能维度、认知维度和条目20后,CLI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戴镜年数越长、每月戴镜天数越多以及无眼部症状的患者得分较高,硬镜配戴者在花费方面的担忧更多。

  • 标签: 患者报告结局 接触镜配戴者生活质量量表 角膜接触镜 生活质量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atquest 9SF-CN量表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人群的反应度,并结合校标法和分布法确定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CID)。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213例白内障术前患者进行Catquest 9SF-CN量表调查。术后1~3个月对来院复查的患者再次进行量表调查和7个选项的校标条目调查。分析量表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量表得分和视力的差异,采用效应值、标准化反应均数和变化率3个指标联合评估量表的反应度。然后根据术前视力、术前并发症(有/无)和术眼数量(单眼/双眼)分组,计算手术带来的得分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术前视力分组)或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并发症或者术眼数量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分布法通过1个效应值、1个测量标准误和1/2个得分变化标准差估算MCID,校标法通过校标选项和得分变化的线性回归分析估算MCID,最后根据平均值法确定取值。结果:共144例完成Catquest 9SF-CN量表的随访调查。量表术前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为4.2%,术后提高至17.4%。手术带来的量表总得分变化为11.0±7.9,logMAR视力变化为0.4±0.4,两者有相关性(r=0.30,P<0.001),且各自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视力=13.44,t得分=16.75,P<0.001)。量表的效应值、标准化反应均数和变化率分别是1.71、1.40、44.46%。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根据术前视力分成3组,或者根据术眼数量分成2组后,组间的得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并发症分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04)。分布法中1个效应值、1个测量标准误和1/2个得分变化标准差估算MCID分别为1.71、2.12、3.96分。校标法中量表得分变化和校标条目选项呈负相关(r=-0.35,P<0.001),回归公式中的β系数为3.74,用来估计MCID值。结合分布法和校标法取平均值得到最终MCID值2.88分。结论:Catquest 9SF-CN量表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在中国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良好,并建立了MCID值2.88分作为应用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