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测序技术(mNGS)在诊断肿瘤重症患者重症肺炎(S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江苏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42例SP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BALF-mNGS检测和病原微生物培养,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评价BALF-mNGS在诊断肿瘤重症患者SP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2例患者中,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24例(57.14%),其中混合感染6例(14.29%),共检出31株病原菌;BALF-mNGS检测阳性36例(85.71%),其中混合感染29例(69.05%),共检出148株病原菌;BALF-mNGS检测的阳性率与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85.71%(36/42)比57.14%(24/42),χ2=8.400,P<0.05;69.05%(29/42)比14.29%(6/42),χ2=25.910,P<0.05]。以传统培养为"金标准",BALF-mNG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95.8%、27.8%、63.9%、83.3%。单因素分析显示,未见BALF-mNGS对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存在(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患者SP中,BALF-mNGS对病原菌检出率高于传统培养方法,且干扰因素少,有助于指导肿瘤重症患者SP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肿瘤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用测序技术(NGS)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状态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9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和组织样本,利用NGS技术1021panel进行检测分析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3例组织标本和83份血液标本,同时有血液和组织标本患者36例。组织标本中KRAS和BRAF突变比例分别为51.2%(22/43)和20.9%(9/43),同时发现3例罕见的KRAS与BRAF共突变;血液标本中KRAS和BRAF突变比例分别为26.5%(22/83)和10.8%(9/83);同时有血液和组织标本患者的KRAS和BRAF突变比例分别为52.8%(19/36)和10.8%(8/36)。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标本KRAS突变和文献报道的比例相似,BRAF突变比例更高,罕见KRAS与BRAF共突变的比例也高于国外报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KRAS突变 BRAF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ABCC1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多种器官中,能够转运药物、重金属、有毒物质、有机阴离子等多种底物。过去对其的研究集中在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最近ABCC1首次被提议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其机制可能与生物屏障有关。本文从血睾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血迷路屏障等方面阐述了ABCC1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探索其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ABCC1基因 生物屏障 遗传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并基因检测。方法收集2家系DSH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应用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突变,再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例1男,双手背、足背5岁时出现散在粟粒大小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母亲有类似表现。患者及母亲ADAR基因5号外显子检测到1个新的c.1970dupT(p.F657fs)杂合移码突变,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例2男,面颈部、腰背部、臀部、双下肢及双手足背夹杂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父亲有类似表现,患者及父亲ADAR基因7号外显子检测到1个已知c.2433_2434delAG(p.T811fs)杂合移码突变,母亲未检测到该突变。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本研究在DSH患者中检测到1个新的ADAR突变位点c.1970dupT。

  • 标签: 色素沉着异常 DNA突变分析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协同靶向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改善脑创伤(trauma brain injury,TBI)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QP-4 RNAi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建立大鼠TBI模型,构建靶向AQP-4的RNAi质粒;大鼠按照分组给予相应方式的干预后,于术后7 d、21 d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分);术后21~25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每日逃避潜伏期;Evans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术后7 d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及Annexin V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 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多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orris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mNS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 d,21 d,各组间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7.59,均P=0.01),各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理想(7 d:t=3.98,-7.75;21 d:t=47.82,7.94,均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及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83,8.42;均P>0.05),术后第24天和第25天,联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好于其他各组(均P<0.05)。Evans蓝染色显示,AQP-4 RNAi组、高压氧组、联合治疗组Evans蓝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最低(t=6.19,P<0.05)。干湿比重法结果显示,脑组织含水量以联合治疗组[(68.15±1.52)% ]最低(P<0.05),AQP-4 RNAi组[(76.71±1.06)% ]低于高压氧组[(80.23±1.43)%](t=4.3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AQP-4、Caspase-3、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0.05),而Bcl-2表达增加(P<0.05)。RT-PCR结果(灰度值比)显示,AQP-4 RNAi组(0.61±0.21)、高压氧组(0.83±0.12)及联合治疗组(0.22±0.05)的AQP-4 mRNA水平与对照组(1.31±0.25)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05,P<0.05),AQP-4 RNAi组优于高压氧组(t=5.25,P<0.05),以联合治疗组降低最明显(t=58.94,P<0.05)。TUNEL及Annexin V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尤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靶向AQP-4 RNAi技术联合高压氧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TBI后脑水肿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 水通道蛋白-4 认知 基因沉默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MLH1和PMS2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诊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情况分MLH1组(65例)和PMS2组(80例),比较两组与MLH1和PMS2基因正常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MHL1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中,男性、女性相似,少部分(16.9%)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病理提示病变多为中分化(63.1%)和低中分化(24.6%),T分期多为T4(44.6%)和T3(27.7%),N分期多为N0(61.5%),M分期多为M0(89.2%),TNM分期多为Ⅲ期,病变多位于升结肠(61.5%)。与MHL1正常表达的患者比较,MHL1蛋白表达缺失组的年龄较小[(74.6±8.8)岁比(77.3±6.2)岁,t=-2.072,P=0.040],但肿瘤最长径较大[(5.7±2.3)cm比(4.4±1.3)cm,t=3.753,P<0.001],两组的病变分化程度、T分期和肿瘤部位均有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老年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早、肿瘤进展快,分化程度低,且与病理分期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病理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