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科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在心理上更加需要得到安慰和鼓励,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并且能够结合患者的基础资料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心理上支持患者,使其产生被关心、被重视的心理安慰,这样有利于患者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快速康复。可见,心理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 标签:   外科护理 心理护理 策略
  • 简介:【摘 要】  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样护理学的发展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管是在伦理道德的提升方面,还是护理技能的提升方面,都要贴合患者需求去不断地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 标签:   护理伦理 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病例系统中选取近三年89例患儿,将其随意分为A组(观察组)45人,B组(对照组)44人,然后对B组患儿开展普通日常儿科护理,对A组患儿在开展普通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让护理人员使用护患沟通技巧为患儿服务,最终对比A组和B组的护理效果,判断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在A组患儿儿科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后,患儿和护理人员亲密度、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评分都得到很大提升,明显高于B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让护理人员通过护患沟通技巧能够进一步加深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让患儿产生信任,从而起到很好的护理工作质量、效率提升作用,让患儿家属满意。由此可见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具备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 护理工作质量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外科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的 86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都各有 43例。在实验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在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一段时间内的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为 93.02%,护理满意度为 95.35%,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07%、 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 1h、 24h、 72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3.97±0.48)分、( 3.24±0.52)分以及( 3.02±0.46)分,实验组患者术后 1h、 24h、 72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3.85±0.57)分、( 2.63±0.47)分以及( 1.86±0.51)分,术后 1h的疼痛评分并无太大差异,但是术后 24h和术后 72h的疼痛评分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针对患者产生的疼痛,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镇痛满意度,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能够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镇痛满意度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减少导管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常规组,2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试验组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评分均显出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健康指导、治疗效果、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患者对延续护理内容及形式的需求,构建PICC延续护理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导管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导管插入术,外周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使用与满足理论 延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