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术前术后护理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44例行神经内科介入手术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各项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情绪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术前和术后对神经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护理时能够得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消除患者所出现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介入手术 术前术后 护理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骨折患者常因损伤程度较重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其中就包括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在骨科手术治疗后,需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通过研究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究如何提高骨科手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分析骨科手术后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手术后康复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康复护理,骨折,功能恢复,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社区联动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8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家庭护理管理,观察组41例,另加医院-社区联动式健康教育,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心理和疾病控制效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医院-社区联动式 健康教育 老年人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实施舒适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体验,可以通过舒适护理得到有效的提升与优化,建议在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膳食护理在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 3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膳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液透析相关指标以及干预前后血压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 URR达标率、Kt/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膳食护理能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透析指标,有利于血压控制。

  • 标签: 膳食护理 高血压肾病 血液透析 血压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概述了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病理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理糖尿病以预防脑卒中的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
  • 简介:摘要:当前的新冠疫情已经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疫情后期,一些感染者和治愈者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康复。因此,疫情后患者心理康复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与作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疫情后患者心理康复的必要性、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与作用、疫情后患者心理康复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分析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 标签: 疫情后 心理康复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25例)}、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25例)},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肺结核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均有变化,其中实验组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护理质量 依从性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25例)}、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25例)},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肺结核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均有变化,其中实验组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护理质量 依从性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据有关数据调查表明,我国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已经达到9200万人次,其中多数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因为心脑血管病丧失宝贵生命的占比超过75%,所以,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必须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一旦出现冠心病,必须及时就医,此次就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面展开分析。方法:内容主要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症,设定研究主体是90例,以表格统计为基础将患者分成不同的两个小组,单列设定是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双列为观察组,以此组患者的情况给予多样性护理操作,对患者此次护理后的心功能、血糖水平、有无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具体探究。结果:当患者合并两种病症时,身体多方面的指标也会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心功能及血糖指标方面,经过临床护理后,患者情况均有改善,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基本接近正常值;对此次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做统计,两组均有发生,多数集中在对照组;为确定哪种护理方法更可靠,主要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调查,显示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占比较大,有显著性(P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多样性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在口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复发生存情况,探索TORS对口咽鳞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共99例经TORS的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5例,年龄35~85岁。分析病例的临床分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总结TORS对口咽鳞癌患者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3±2.9)d,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2±10.8)d,气管切开率为21.2%(21/99),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1.9±11.4)d。随访满2年的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4.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7%;随访满3年的总生存率为94.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Ⅰ-Ⅱ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7.4%,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Ⅲ-Ⅳ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86.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阳性组的2年总生存率为100.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阴性组2年总生存率为91.5%,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2%。是否行术后辅助放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和90.5%,HR=0.52,95%CI:0.12~2.23,P=0.400)。结论TORS更适合用于早期(Ⅰ-Ⅱ)或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的治疗,且TORS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口咽肿瘤 经口机器人手术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等离子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10~2021.10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300件器械,结合不同的消毒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150件为等离子组(等离子灭菌法),150件为环氧乙烷组(环氧乙烷灭菌法),将两组器械消毒质量、器械受损情况以及物理性能进行对比。结果:等离子组器械消毒合格率略高于环氧乙烷组,但是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器械表面菌落数、镜腔菌落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环氧乙烷组腐蚀损伤评分、粗糙度均低于等离子组,关节灵活度高于等离子组(P<0.05)。环氧乙烷组耐磨性、抗折断性均优于等离子组(P<0.05)。结论:等离子灭菌法对腔镜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略高于环氧乙烷,但是环氧乙烷对器械造成的损伤更小,对器械物理性能影响较小,需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灭菌方法。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腔镜器械 消毒灭菌 等离子 环氧乙烷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使用术前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74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37例)与实验B组(37例),实验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B组患者接受术前术后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03%)较实验A组(48.65%)更低,P<0.05;实验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49%)较实验A组(64.86%)更高,P<0.05。结论:在围术期实施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临床价值突出。

  • 标签: 神经内科 介入手术 术前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性发热患者用症状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者(60例),纳入时段2021年6月-2022年2月,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按护理形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30例观察组患者用症状针对性护理,针对退热及感染控制时间、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退热及感染控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较短(P<0.05);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感染性发热患者护理中,配合症状针对性护理,既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还能提升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发热 症状针对性护理 症状改善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中,预见性护理方式所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同时仔细观察其发挥出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某院心血管重症病房中收治的68例患者,将其当作重点研究对象,并且依照研究的相关内容,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研究组接受的是本次研究的主题护理方式,对照组则接受一般护理措施。继而对两组患者的血压稳定状况、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客观与真实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结果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中,发挥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作用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瞻山医案》初刊于1924年,作者任瞻山,该书序文称任瞻山生于乾隆初,然史志书目对其的出生年代均语焉不详,对《瞻山医案》的成书年大多阙而不载,或著录为乾隆元年丙辰(1736)。任氏后人所藏家谱揭示其生于乾隆十五年(1751),卒于道光八年(1828)。又据《瞻山医案》序文与书中所记载的确切行医日期,考订其成书年代大致在1814—1823年间。

  • 标签: 《瞻山医案》 成书 勘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策略与下肢局部加压策略对模拟推拉动作时脑血流的保护作用。方法研究采用重复交叉设计。15名健康成年男性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经历无干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对照轮)、带LBNP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LBNP轮)、带下肢局部加压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5人;A组的试验顺序为对照轮➝LBNP轮➝下肢局部加压轮,B组的试验顺序为LBNP轮➝下肢局部加压轮➝对照轮,C组的试验顺序为下肢局部加压轮➝对照轮➝LBNP轮。通过旋转床“直立位➝头低位➝直立位”模拟推拉动作。对照轮进行单纯模拟推拉动作;LBNP轮于-Gz阶段施加-40 mmHg(1 mmHg=0.133 kP)的LBNP,+Gz阶段释放;下肢局部加压轮于-Gz阶段在双侧大腿上段加压200 mmHg,持续至+Gz阶段。记录模拟推拉动作过程中受试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模拟推拉动作-Gz向+Gz转换后,对照轮受试者平均脑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m)减低了0.7~17.3 cm/s[ΔCBFVm=(-7.5±4.5)cm/s],脑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the lev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APMCA)降低了42~76 mmHg[ΔMAPMCA=(-61.0±10.0)mmHg]。而受试者LBNP轮的平均脑血流速度变化量为-2.4~10.2 cm/s,其均值不仅没有减低反而升高了(3.3±4.1)cm/s;MAPMCA下降幅度为23~50 mmHg[ΔMAPMCA=(-41.0±11.0)mmHg],显著小于对照轮(P<0.05)。受试者下肢局部加压轮的CBFVm变化幅度为-7.9~1.4 cm/s[ΔCBFVm=(-3.0±4.2)cm/s],MAPMCA下降幅度为37~59 mmHg[ΔMAPMCA=(-47.0±13.0)mmHg],二者均显著小于对照轮(P<0.05)。受试者LBNP轮与下肢局部加压轮的CBFVm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轮间MAPMC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NP及下肢局部加压策略均对受试者模拟推拉动作时的脑血流具有保护作用;以CBFVm为标准,LBNP策略的保护效果较好;二者均主要通过提高舒张期脑血流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推拉动作 脑血流 下体负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这一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收治的7例行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35~76岁。其中二次手术者2例次,需联合经颈入路完成手术者2例次,怀疑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拟行诊断性目的TORS者1例次。分析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口进食时间等各项指标。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完整切除、无破裂。6例行治愈性TORS,包括5例全程TORS,病理为神经鞘瘤;1例TORS术中联合经颈入路手术,冰冻病理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此6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200 ml,中位数为40 ml;手术时长为65.0~238.0 min,中位时长77.5 min;术后经口进食时间为3~6 d,中位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2±1.6)d。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颈部肿胀,经抗感染、止血、消肿对症处理3 d后症状缓解。1例行诊断性TORS的病例,术中病理提示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联合经颈入路行腮腺全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气道梗阻、大出血、颅神经受损等症状。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征象。结论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具有外观影响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咽旁间隙肿瘤是很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经口机器人手术 咽旁间隙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