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浆肌瓣吻合 双肌瓣吻合 抗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49,-2.22,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45,7.30,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6,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Siewert 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切缘长度,分为近端切缘20~25 mm组(69例)和近端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近端切缘20~25 mm组[(172±24) min]短于近端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切缘20~25 mm组与近端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近端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SiewertⅡ型 进展期 近端切缘距离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统建筑工业的基础上已经向现代科技技术的方向转变,在建筑工业技术的发展中而超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时,为了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在现今的技术发展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方式便是单元式幕墙的应用,但这项技术在运用到超高层的工业建筑中,由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庞大性,因此在技术运行上还缺乏一定的成熟性,但面临超高层的大型单元的建筑施工,若还是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花费的时间较大,并且还很难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单元板块的幕墙施工有着的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单元板块幕墙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通过实际的施工案例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 标签: 超大型单元板块幕墙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