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体位检查提高食管连接癌的显示率。方法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食管连接癌258例,其中早癌63例。用立位、右前斜卧位、左前斜卧位和俯卧位检查,同时用正反两个方向翻转和钡剂流动的方法显示病变。结果癌显示率早癌立位最低,黏膜破坏、龛影和充盈缺损分别为11.83%、4.8%和5.04%,左前斜卧位明显提高,分别是24.4%、21.69%和23.23%。结论双对比造影的多体位、正反翻转和钡剂流动能提高食管连接癌的显示率。

  • 标签: 食管胃连接处 体位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交界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交界癌患者120例,均行食管交界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析TNM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中TNM Ⅰ~Ⅳ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6个月~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灶长径、是否接受化疗、复发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TNM分期(OR=2.013、1.917、1.968、2.042、1.986、1.785、1.635、1.422,P<0.05)。结论食管交界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患者自身、病灶、治疗情况相关,制定特征性个体防护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处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食管双原发癌外科治疗的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35例同期食管双原发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保留网膜右血管弓食管手术方式,15例采用结肠代食管手术方式。结果保留网膜右血管弓手术组与结肠代食管手术组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食管双原发癌经保留网膜右血管弓手术方式是安全的,效果可靠,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 标签: 食管癌 胃癌 双原发癌 胃网膜右血管弓 胃代食管术 结肠代食管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管状食管术与全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食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食管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压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胸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患者,管状食管术治疗效果优于全食管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代食管术 全胃代食管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食管癌患者采用管状食管术与全食管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数据,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28例,对照组接受全食管术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管状食管术,对比分析分组干预后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管状食管术相较于全食管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管状胃代食管术 全胃代食管术 食管癌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1年初至1998年底对103例食管癌患者行左侧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床在弓上(84例)或颈部(19例)行食管吻合,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例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8例为食管裂孔疝(滑疝)合并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2例为单纯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有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病史。2例患儿术后失访,出院时2例患儿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儿因早期手术治疗而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期失随访。余7例由电话随访至2021年1月,患儿术后饮食及身体健康状况均良好。结论 患儿食管扩张配合早期抗反流手术能达到良好缓解效果;当食管炎症累及肌层,需切除狭窄段及抗反流手术;胃镜、食管pH监测以及UGI可协助鉴别食管狭窄。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 食管失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状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围、BMI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4 P=0.013;F=14.319,P<0.001;F=6.725,P=0.004),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多余体重减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7,P<0.001;t=8.926,P<0.001)。单纯减重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507;t=0.629,P=0.298)。同期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39,P<0.001;t=5.066,P=0.038)。同期联合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漏。结论肥胖合并食管反流的患者行联合手术与单纯减重手术均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但前者的抗反流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疝,食管裂孔 肥胖症 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管状食管癌手术后对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管状组,各3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检测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24hpH值,记录接受检查的时间以及Demeester评分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查总时间、立位时间及卧位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组的DeMeester总评分(22.68±32.25)分、24h酸反流次数(17.22±24.14)次、〉5min的反流持续时间(2.62±3.72)min、最长反流持续时间(24.01±33.8)min、pH〈4.00的总时间(82.11±119.17)min,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3.31±52.45)分、(66.35±87.23)次、(5.76±7.58)min、(35.51±38.02)min、(164.87±201.53)min,高于对照组的(22.68±32.25)分、(17.22±24.14)次、(2.62±3.72)min、(24.01±33.85)min、(82.11±119.17)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能够使食管癌患者在术后的食管反流程度减轻,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胃食管反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食管和管状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 管状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 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 ± 1.7)次比(6.2 ± 2.1)次、(17.3 ± 8.8)次比(31.5 ± 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 ± 30.1)min比(118.2 ± 32.6)min、(22.4 ± 6.8)min比(31.8 ± 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 ± 4.6)分比(13.8 ± 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食管吻合术式较全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宽度及吻合方式抗食管反流症最佳。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食管和管状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 管状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 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 ± 1.7)次比(6.2 ± 2.1)次、(17.3 ± 8.8)次比(31.5 ± 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 ± 30.1)min比(118.2 ± 32.6)min、(22.4 ± 6.8)min比(31.8 ± 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 ± 4.6)分比(13.8 ± 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食管吻合术式较全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宽度及吻合方式抗食管反流症最佳。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三切口管状与全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全重建食管术,实验组43例行管状重建食管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肺并发症、排空障碍、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指标对比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管状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全重建食管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长,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三切口术后 管状胃重建食管术 全胃重建食管术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食管吻合对食管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